李嘉賜愣了愣,心裏忍不住有些想笑。
這對兄妹真是有點意思。
因為跟王震做過獄友的緣故,他也知道王震很多事情。
王震父母走得早。
孤身一人拉扯當時還在繈褓中的妹妹長大。
他進廠做過學徒,也在餐廳當過服務生,後麵還去工地搬過磚頭。
要問他後麵為什麽能快速崛起,一躍成為今天這個能在中城區呼風喚雨的人物,還得感謝那場下崗潮。
八十年代中旬開始,國企進行了幾次三番的改革,致使下崗回家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的閑散人員也越來越多。
而閑散人員多了,難免就會出現不法現象。
有單獨行動小偷小摸的,也有聚集在一起跑去各處鬧事,敲詐勒索商家的,搞得人心惶惶。
而當時王震所在的工地也受到了影響,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偷,來搶,來打,來砸,鬧的工地都無法開工。
王震那時候二十六歲,已經是工地裏的小頭目了。
被逼得實在受不了,他就從老家找了一大幫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來,別的事兒不做,整天就跟那些個來找麻煩的人幹架。
一來二去,他就打出了名氣,混混們不敢去找他的麻煩。
而那些地產老板見此,就都紛紛找他合作,甚至政府都將一些項目承包給他。
王震因此至小而大,至下而上,從原本的包工頭,到組建工程隊,再到建築公司,一步步成了行業翹楚。
當然了,如果細究起來,他的起家史肯定沒那麽光彩,裏麵充斥著血腥和暴力。
但在那樣一個年頭裏,不血腥暴力,怎麽才能叫別人信服自己呢?
至於後來落網,也是這個家夥運氣不好。
嚴打期間,別人都在盡可能的保持低調,祈禱自己不被注意到。
他的手下卻在這個時候突然爆發了一場內鬥,雖然很快平息,但也叫帽子注意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