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惜沒問。
她想或許兩者都有。
她是蘇鶴霆的妻,為他生兒育女是她心之所願。
易青於蘇鶴霆有奪母,殺身之仇,大佑也被他攪和得一團亂,如此深仇,蘇鶴霆想親自報,喬惜理解。
且支持!
她會替他安固好後方。
隻是,她沒想到,這一日來得這樣快。
在喬惜回京一個月後,烏麗攝政王易青親自率兵攻打大佑。
蘇鶴霆於朝堂之上公布禦駕親征的消息,百官勸誡阻攔。
新帝登基不到一年,膝下無子,大佑並非沒有武將。
就算新帝信不過別人,他疆北軍裏也有許多出色人選,未必不能擔任一軍主帥,何故要新帝親自前往。
最重要是,還要將一應朝政丟給皇後,萬一皇後由此生出野心。
屆時,帝後相爭,亦或者皇後貪權做點什麽,讓新帝再無回來的機會,那這大佑豈不是落入喬皇後之手。
何況,於他們看來,烏麗曾是大佑的手下敗將,當真不足為懼。
但也有如高程前和許安這樣支持的,他們認為新帝前往震懾烏麗,以揚大佑國威亦是好事。
雙方還沒吵出個所以然時,又有急報傳來。
烏麗細作潛入大佑的一個小鎮,一夜之間,屠了兩個村莊,殺了幾百個無辜百姓。
且留下挑釁血書。
血書言明,蘇鶴霆不學好,搶走烏麗攝政王妃,這幾百條性命是烏麗攝政王對蘇鶴霆的警告。
若蘇鶴霆不及時將烏麗攝政王妃送回,烏麗攝政王將屠盡大佑百姓。
這血書送到京城時,邊境那邊已經鬧翻了。
太上皇曾奪人妻,將她扮作太監留在身邊十幾年。
蘇鶴霆是太上皇親子,會不會兒子學了老子,都有搶別人妻子的嗜好。
實在是血書寫得有誤導之嫌,並未言明烏麗攝政王妃的年紀。
以至於不少邊境百姓都信了這話,因而對蘇鶴霆起了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