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的人大多是吃商品糧的。
也就是通過購買糧食來滿足生活需求。
隻有靠近郊區的一些人家,才會就近開荒種植一些田地。
大部分的人家並沒有這樣的條件。
他們無法擁有自己的田地。
隻能依賴於工作或者家中的買賣來維持生計。
如今時代.。
社會已經進入了改革後的大集體時代。
個人私自進行自由買賣,是不被允許的。
因此,鎮上有工作的人,分成了兩類。
一類是在國營單位工作的人員。
比如供銷社、國營飯店、煤廠和布廠裏麵工作的員工。
另一類則是在書店、廢品回收站等行業工作的人。
但這些行業的盈利能力有限,往往隻能勉強養活一個人。
隨著封建王國的消亡,新時代的來臨,在偉人的思想帶領下。
女同誌也能夠撐起半邊天,她們走出家門,參與到了社會生產中來。
如果說煤廠是男同誌們的領地,那麽布廠就是為了女同誌們專門成立的。
步廠的廠長便是一名女性同誌。
她帶領呼籲鎮上的女同誌們,聽偉人的‘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
解放了思想,走出了家門。
同時,由於先進的思想傳播開來。
死亡率逐漸降低,人口數量不斷增加。
然而,工作崗位並沒有相應地增加多少。
這就導致了競爭激烈,僧多粥少的局麵。
那些無法搶到工作機會的人,要麽選擇留在家中待業。
要麽隻能前往碼頭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以維持生計。
比如曾經十五歲的曹淳。
他就是從事碼頭苦力抗重物的代表之一。
畢竟。
這個時代,才是解放初期。
所以多的是居心叵測想要破壞組織團結的陰險歹人。
在這個時代,普通人若要離開原籍前往外地。
必須持有兩處地方領導開具的證明,方可離開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