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不叛乱,爷要去就藩

第69章 牺牲

字体:16+-

高光义闻听此言,顿觉得心头一颤。

他此次前来求援,实乃走投无路,若非如此,又岂会甘心自降身份,来求朱棣?

本以为朱棣可能会用条件胁迫自己,而高光义也已经做好了丧权辱国的准备。

却不料想这位永乐大帝不按常理出牌,只一句话便将他的所有想法全都堵了回去。

高光义如鲠在喉,一时间不知应该如何是好。

朱高炽见其可怜,便忍不住开口说道:“琉球王远道而来,不论此次合作能否成功,都始终是我大明的客人,不如就此落座,喝杯水酒,以涤风尘!”

高光义早在之前便听说了这位大明太子的盛名。

据传其虽为太子,可如今朝堂上的一应事务,却也都由他代为负责。

桌上虽然菜品丰富,远胜于琉球小国。

可高光义却是食不知味,一心只想着该如何驱离海匪,恢复故国。

朱高燧自知朱棣这是在为自己铺路,否则仅凭对方一个区区岛国的国王,又哪有和朱棣见面的机会?

朱高燧轻咳两声,吸引了高光义的视线,同时开口对其问道:“陛下此次前来,既是为了与我大明取得合作,却不知琉球如今究竟面临怎样的险境?”

高光义并不认识朱高燧,只知道这青年在朝中地位应该不低,否则也不可能随王伴驾,跟随在朱棣身边。

面对朱高燧的询问,高光义长叹一声:“阁下有所不知,我那琉球国与小琉球遥相呼应,都在扶桑的辐射之下。”

“近些年来扶桑内乱严重,朝野党争不断,连带着百姓流离失所,极大多数都成了海匪。”

“我那琉球小国就是因为距离扶桑太近,所以如今几乎成为了海匪作乱之地,不仅有扶桑海匪在此盘踞,就连周边沿海的百姓,如今也都被同化,就连我的王位都已经岌岌可危了!”

高光义说至此处,满脸苦涩。

朱高燧明白,这就是小国面对动**时的悲哀所在。

如果得不到大明的援助,高光义非但坐不稳这个王位,就连他的国家,日后也必将要被扶桑吞并,等到那时,他就将沦为亡国之君!

正所谓唇亡齿寒,如今大明有意收拢战略,自己在小琉球也只是偏安一隅。

如果琉球真在此时被扶桑强占,到时琉球岛上扶桑会实力大增,自己再想扩张,怕是要难上加难。

朱高燧思及此处,心中已经有了主张。

“陛下面临困境,本王也感同身受,只是大皇帝所言甚是有理,太祖禁令,我等不敢违背,若是陛下真有所需,我可以与您合作,只是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朱高燧一口一个陛下,可谓是给足了高光义的面子。

高光义如今就像是失足溺水的可怜人,只要有人愿意施以援手,哪怕只是一根稻草,他也愿意伸手紧握,以求脱身。

听到朱高燧的这番提议,高光义当即应声道:“所能得到足下协助,那自然是感激不尽,只是不知您的身份,不知您能给我提供怎样的帮助……”

高光义说至此处才想起询问朱高燧的身份,见他这副模样,朱高煦不由得在一旁冷笑一声:“我说姓高的,亏你混迹海外,也算得上是一地之主,怎么就连我三弟的大名都不晓得?”

朱高煦平日里便是这般性格,哪怕是自己亲爹的反他都赶造,又岂会将一个小小的高光义放在眼里?

对方说好听些是琉球国王,说难听点无非就是一个岛主而已。

朱高煦并不将其放在眼里,只是一味的冷嘲热讽。

高光义受制于人,不敢发作,也只能满脸陪笑,将心中酸楚独自咽下。

朱棣看出了高光义的无奈,一时间竟想起了自己当初获封顺天,受朱允炆迫害的经历。

眼前的高光义面对朱高煦的嘲讽也只敢满脸堆笑,半点不满之情都不敢表露出来。

像极了自己当初装疯卖傻,只为能够取信于人时的表现。

他轻咳一声,制止了朱高煦的讥讽,转而对高光义开口介绍道:“这是我的三儿子朱高燧,在朝中获封赵王爵位,如今已经在小琉球就藩,说来与你倒还相近!”

高光义对于赵王出海一事虽然有所耳闻,可却没想到他如今竟然有幸,能在京城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赵王。

他当即起身,十分激动地握住朱高燧的双手:“小王不知您就是汉王爷,刚刚多有怠慢,万望王爷海涵!”

高光义的阿谀谄媚让朱高燧一时有些无所适从,朱高燧连连颔首,并请对方落座。

商谈起琉球如今的困局,高光义却是长吁短叹,忍不住老泪纵横。

原来高家先祖原本是大宋的武将,只是宋朝最终被元朝取代,高家先祖报国无门,最终才出海而去,一路辗转来到了琉球。

当初他们刚到琉球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一处未经教化的荒蛮之地。

是高家先祖整合旧部,制定律法,逐渐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制度完善的国家。

几代人的心血,上百年的努力,这才有了如今的琉球国。

后元朝覆灭,大明得以创建。

时任琉球王也曾想过要向大明称臣纳贡,只可惜随着后续太祖圣训的颁布,琉球彻底成为了孤悬海外的一座荒岛,成为了被各方势力争相角逐的一块肥肉。

据高光义所说,琉球虽然自立多年,可是秉承的确一直都是华夏礼仪,始终将自己当成是华夏的一员。

如今岛上百姓多数都会说汉话,也希望大明能够出动天兵,帮他们攘除匪患。

高光义虽然身份卑微,可起码也是一代王侯。

在提起祖业零落,百姓遭灾的时候,他竟然涕泪潸然,泣不成声:“若是能够让我琉球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我高光义宁愿辞去王位,将琉球拱手相让!”

高光义此时此刻真情流露,也让在场众人顿感压抑莫名。

朱高燧知道了高光义此时的窘迫,但却也只是摇头叹息道:“您的苦楚我能理解,可是想要攘除灾祸,光复故国,仅凭借外力支持,那也是鞭长莫及啊。”

“您若是没有一番牺牲的胆量,那我看此事也就不必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