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还想着,在御前的时候弹劾孙星云。
可是入宫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康帝将胡吉一顿破口大骂,这是胡吉没想到的。
“说什么呢,人家在西山开个矿怎么了,犯什么律法!”
康帝脸色铁青,胡吉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只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皇上,盐铁专营,大康律法如此。”
“什么盐铁专营,人家做的是玻璃,和瓷器琉璃一般,有什么罪!”
康帝已经声色俱厉了,胡吉额头见汗。
“朕知道你看平阳王不顺眼,可辽东全靠平阳王抵御建奴,你们给朕听清楚。以后谁再敢污蔑平阳王府,朕绝不饶恕!”
胡吉灰头土脸,慌慌张张的离了皇宫。
他不知道的是,孙星云的西山玻璃作坊,康帝是有股份的。
你去弹劾这个败家子,那不是找死呢么。
“多少,三十万两?”孙星云惊呆了。
三个月后,西山的玻璃作坊,毛利润三十万两。
太可怕了,照着这个赚钱的速度,富可敌国不在话下。
管家刘德旺点了点头:“是的世子爷,西山账簿在这,供不应求。许多西域商贾,都打起来了。”
这么高的利润,是完全出乎孙星云意料的。
其实说白了也不奇怪,毕竟这是垄断行业。而且玻璃制品,比瓷器畅销的多。
长平公主,在听说了胡波是个渣男的时候,对他是无比的厌恶。
自己不知道,她之前是怎么喜欢上这个人渣的。
倒是那个孙星云,随着接触的频繁,长平公主发现,孙星云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败家子声名狼藉,多半是世人的污蔑之言。
孙星云一开始,对长平公主是不怎么感冒的。
但是感情这东西,着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个公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孤冷高傲,不近人情。
相反,长平公主还是很善解人意的。而且,她还有一些夫唱妇随的性格。
公主和孙星云的感情不断升温,康帝也是看在眼里了。
如今的孙星云人也变了,青楼酒肆也不去了。
每日,都泡在西山赚大钱。
“那小子,就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御书房,康帝问身边的虎衙司司使。
虎衙司使恭恭敬敬的施礼:“回皇上的话,据臣调查所知确实如此。平阳王府世子,远没有传说中的那般不堪。反倒是,在西山济危救贫,关心百姓。”
康帝“嗯”了一声:“嗯,长平嫁给这小子,但愿能幸福。”
康帝身边的贴身太监陈琳,不易察觉的一动。康帝这么说,就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从一开始,康帝极力反对,到现在的默许,着实不易。
虎衙司调查结果,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只要孙星云能改邪归正,也算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康帝唯皇权为重,哪怕是亲生女儿。对于他来说,都不如江山社稷重要。
女儿真的嫁给了孙星云,平阳王就不太可能造反了。
毕竟,孙崇山已经算得上是位极人臣了。
子子孙孙,后代都是和大康国祚绑在一起。
世袭罔替,平阳王的爵位,比造反的风险要小得多。
康帝能够答应女儿嫁给孙星云,是多方面考虑。
后宫的皇后,想染指皇权。这个,康帝很清楚。
康帝不是傻子,比起家族的皇权延续,外戚是不能容忍的。
皇后毕竟是自己的妻子,康帝也不能做的太过明显。
重用孙崇山,就能打压外戚。毕竟边关二十万孙家军,那可不是吃素的。
再加上这次,孙崇山在辽东捷报频传。康帝,不得不加以重用。否则,就寒了天下人的心。
没错,孙崇山去了辽东,打的建奴满地找牙。
不日,孙崇山就能凯旋而归。
天下人,都在赞扬孙崇山的丰功伟绩。
要知道,建奴铁骑可是天下无敌的。可是这些骑兵,根本不是孙崇山的对手。
名震天下的平阳王孙崇山,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
忽忽又过了两个月,京城迎来了金秋的科考。
作为学子的胡波,异常紧张。
儿子是个什么德行,胡吉是心知肚明。胡波,就是个草包。
“波儿,我已打过了招呼,主考官副考官那边都没问题,夹带也给你做好了。”
胡波心下大喜:“爹,你是说儿子我,这次是要金榜题名了么。”
胡吉胸有成竹:“这是自然。”
科考如期进行,很快胡波就交了卷子。
可是皇榜出来之后,胡波籍籍无名。榜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
这让胡波勃然大怒:“凭什么,我试卷第一,凭什么!”
胡波大闹皇榜,结果引来了皇城司侍卫。侍卫们没有惯着他,直接抓了人。
“你们敢抓我,你知道我是谁,我爹是太师,当朝太师!”
侍卫冷笑一声:“还以为你是胡衙内呢,你爹胡吉已经下了大狱。”
胡波一呆,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我爹?”
“科举舞弊,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大康对于科举选拔人才,是持有谨慎态度的。康帝最记恨的,就是舞弊案。
胡吉父子下了大狱的第三日,平阳王孙崇山凯旋而归。
同时带来的,还有建奴罕王的项上人头。
孙崇山一路打到了建奴老巢,歼敌逾万。建奴骑兵直接被打残,对大康俯首称臣。
孙崇山的凯旋归来,康帝亲自在大殿迎接。
“平阳王,你如今凯旋而归,朕再送你一样大礼。”
“臣,谢主隆恩。”
康面带笑容:“下月初五是个良辰吉日,就让孙星云和长平成婚如何?”
康帝的心机都写在了脸上,孙崇山很清楚儿子和公主成了亲,自己就没有了造反的理由。
“臣,谢皇上恩典,万岁,万万岁!”
长平公主嫁给了孙星云之后,夫妻恩爱异常。一时间,传为了一段佳话。
大康在灭掉建奴之后,实力空前大增。吐蕃这边又遭遇内乱,虽说是叛乱平定,却元气大伤。吐蕃内部,更是互相倾轧自顾不暇。
吐蕃国王亲自修书,对大康俯首称臣。
自此,孙星云和长平公主,二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