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苦笑了一下,收起了手機繼續吃幹麵包,喝了幾口水,心中莫名起了一絲悲壯之情,經過這段時間的了解,他幾乎可以確定,這是他參加工作以來,遇到的最難的一個工程項目。
從小立誌要拚搏的他,這次終於有了拚搏的感覺。
吃了幾口,拿出錄音器喃喃記錄:“標地十三,水準儀測量後結果,較為平坦,土質鬆散,前期勘測恐怕有誤,需要重新勘測。目前我認為這裏恐怕是個砂土層或者是粉質土層,不適合建設隧道。”
想了想又補充了兩句,“若改道,需要測量新的標的一百二十六和一百四十五,測量任務加大,需要半個月左右。”
“標地十二,濕土層較厚,嚴重懷疑是破碎且富水的岩層,需要重新勘測。”
……
一般情況下,重新勘測並不代表否定了之前的勘測,山體巨大,氣候萬變,在不同的時間勘測相同的地方,因為暗層水路和氣候的影響,完全有可能得出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結論。
李建國記錄完畢後,又繼續往上走去。
想著把標地十四檢測完畢,就可以回到營地去。
沒想到圖紙上的十四標的,與十三標的之間居然有一個深溝,用水準儀稍微量了下,此溝縱向居然有三十米左右,而坡麵距離長達一公裏……也就是要走到十四標地去,比實際預計的路程要翻倍。
隻是十三標的至十四標地的一個來回,大約有四公裏。
這讓他明顯地猶豫了起來,但想到之後再來這裏測量,難免還是要走這條路,因為這裏是不可能進來車的。
目前情況完全靠人工。
看著太陽很高,很亮,很暖,他回頭看了會兒營地,最終咬咬牙,決定還是去十四標地,把那兒測量了再返回。
從十三標的下坡的路還是很順利,隻是碎石太多太尖銳,他的鞋子首先出了問題,他起先以為是碎石進了鞋子,烙得他腳底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