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靖康年,我朱元璋打造鐵血大宋

第14章 秦檜?叉出去,先打三十大板!

字體:16+-

這少說也有幾百份奏章,沒想到趙桓一天之內全部將它批閱完。

所有人一臉難以置信。

要知道以前奏章上報到趙桓這裏,若不是非常緊急之事,或是政事堂的相公們整天盯著,趙桓不拖它三五日絕不會批閱。

即便是批閱了,也是用朱筆畫了個記號,表示他已經知道了。

至於這件事,趙桓是什麽意見,同意還是不同意,官員們根本不知道,隻能瞎猜。

實在拿不定主意,又重新寫了一份提交上來。

如此一來二去,等待時間漫長,效率也十分低下。

“你們都愣在這裏幹什麽,劉卿,你將樞密院的奏章拿回去!”

“六部及各司主官,現在就過來,將你們衙門的奏章統統拿走,朕已經全部朱筆禦批。”

朱元璋輕蔑一笑,隨即神色一冷,“朕希望你們以後奏報的事情,用詞簡潔,簡明扼要,不要長篇大論。”

“還有,別什麽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拿來請示朕。”

“下次若是還有人這麽幹,那這個官別當了!”

六部尚書和十三司主官聽得額頭直冒汗,急忙依次上前,將他們各自衙門的奏章當場領走。

耿南仲、張邦昌、唐恪三人以及他們一幫子人都看傻眼了。

陛下怎麽突然如此勤政,而且堆積好幾天的奏章,竟然一天之內全批了。

耿南仲隨手抓過工部尚書領回的奏章,急不可待看了起來。

這麽多奏章,官家一定是敷衍了事,胡亂畫幾下就當是批閱.

張邦昌和唐恪連忙把頭湊了過來。

這是工部尚書申請對汴京城內下水道進行全麵維修的請示。

因金兵來犯,加上工程花費巨大,政事堂將這事壓了下去。

可工部尚書覺得事情重大,如果不及時維修,排汙不暢,會造成堵塞影響市容。

於是他又上書多次,政事堂便將此事推給趙桓來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