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离最后通牒的日期还剩五天的时候,王长辉给黄勇请了假。
“黄书记,我去趟喀什。”王长辉请假的时候,还是有些心虚。
“哦,出关啦!有新的想法了吗?”黄勇平静地问道,没有埋怨,也没有期待。
“没有。所以,去喀什再找找灵感。”
“去吧。”
两人心照不宣,再无更多的话语。
王长辉走出黄勇办公室的时候,心道:“看来,黄副书记已经做好了去喀什地委申请放弃的准备。”
王长辉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却在出门时突然感到心中的某个角落被深深刺痛了。
喝了几天的鸡汤,还是溶解不了挫败感。
再次来到喀什古城,王长辉不像上次和唐玲那样随处乱逛,而是目标明确。
可是逛遍了所有新疆特色服饰店,满眼都是大通货,根本没有王晓楠想要的仿古唐装。
“要不,你去对面的高台民居看看?那里倒是有布料、服饰的手工作坊,都是老手工艺人亲手做的东西。”最后一家服饰店的店主给濒临绝望的王长辉指了一条路。
高台民居是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如今共有近六百户人家、600年历史。
高崖其实在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维吾尔先民在此建房安家。
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王宫就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
高崖的北坡与南坡在历史上曾连为一体,后来被洪水冲断,便南北分隔。
北崖就是现在的老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高台民居。
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
家族人口每增多一代,维吾尔族人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
数代之后,便形成了如今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的奇观,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族人独具一格的居住文化:对家和故土的依恋。
族人越来越多,但院落的空间却是有限的。
既然横向空间无法拓展,那就在纵向空间上想办法,往不受限制的高空扩建,沿墙体往上加盖一层甚至两层楼。
维吾尔族不同于汉族,他们没有空间极致对称的癖好,所以在建房时可任意而为、随意发挥。
于是房子依着山势越建越多,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
为了方便“空中楼阁”的通行,高台民居后来又出现了巧妙的“过街楼”,从二楼跨街过巷延伸到对面,既不阻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干扰楼上人居住。
除了“过街楼”外,还有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
这些未经规划、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又排列出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
沿巷道漫步,走进依墙而开的民居大门,能看到各种不同的院落。
庭院虽大小各异、高低不同,但有一处全然相同,那就是无论走进哪家庭院,都能看见各种树木和花卉。
有维吾尔族人最喜爱的桑树、无花果、石榴、杏树、葡萄等树木和玫瑰、月季、夹竹桃等花卉。
庭院里果树成荫,花香四季,很多庭院都会用葡萄藤搭成凉棚,夏天既可以品尝鲜美的葡萄,又是纳凉的好地方。
维吾尔族人非常喜爱养花种草,整个高台民居更是无处不落花。
特别是维吾尔妇女,与花有着不解之缘。
她们头戴花帽、脖围花巾、身穿花裙,用鲜花装扮自己,用自然花草做化妆品。
她们的生活处处与花相连,生命也如花般绽放。
高台民居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更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
而在高台民居之内,就有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纺织、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王长辉沿着蜿蜒的巷道缓慢向前行走,驻足在每一家洞开的房门口,仔细查看门旁的牌匾。
他走过了土陶烧制工坊、皮靴作坊、艾德莱斯作坊、羊毛毯作坊……
当他再次回到出发的地方,也就回到了原点。
“囡囡是不是搞错了?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服饰!连仿古服饰都没有,更别说精确到唐朝的回鹘服饰了!”王长辉疲惫中带着失望。
他拿起手机,想打电话告诉女儿,自己确实尽力了,但一无所获。
但一想起女儿为她自己的奇思妙想激动的神情、期盼的话语,他就深深叹了口气,重新把手机揣进裤袋里:“还是再找找吧。”
王长辉又回到了喀什古城。
只不过这次,他选择远离主干道,只在僻静的小巷中寻找,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王长辉在小巷中缓缓前行,一会儿左顾右盼,一会儿低头沉思,不知道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哎哟!”
王长辉只觉脑袋忽地一震,强烈的眩晕感过后,大脑里随即一片空白。
还好,这一切,只在瞬息之间,他很快就清醒了过来。
他揉了揉生疼的头,看着一个足球欢快地跳跃着奔向一个角落。
“叔叔……对不起,你没事吧。”几个穿着蓝白色相间校服的维吾尔小孩跑了过来,怯生生地问道。
“你们踢的?”王长辉问道。
“叔叔,是我,对不起,脚法没控制好,踢偏了。”一个皮肤黝黑、个头稍高的男孩子往前站了站,不好意思地承认道。
“脚法没控制好?那你要是控制好了呢。”当王长辉看清是几个维吾尔小学生后,笑着问道。
“那就绝不可能踢到你的头,肯定是踢你肚子上了。唉,打高了!”高个男孩一本正经地说道。
王长辉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
“我始终还是你的活靶子啊。”王长辉笑着腹诽道。
“你们喜欢踢球?”王长辉止住笑声,问道。
“对啊,我们学校的男生都喜欢踢球。现在每年都有沪喀足球对抗赛,只要进了校队,就可以去美丽的上海踢球,和那里的学生一较高下。如果踢得好,等再长大一点,说不定还能进中国国家队呢!”一个大眼睛、个子稍矮的学生兴奋地说道。
“你们想去上海?想为国争光?”王长辉来了兴致。
“谁又不想呢?我们学校的男生,都想!”几个小学生竟异口同声地说道。
“好好好!好好踢,到时候,叔叔去上海看你们踢球。对了,你们是哪个小学?”
“喀什第一小学。”
“去吧,把球捡起来,继续练去吧。”
几个小学生这才欢笑着朝足球奔去。
王长辉笑呵呵地看着他们捡起球,跑到一处不大的空地上,分成两拨对练了起来。
忽然,空地旁的一棵大树底下,几个瘦小的身影瞬间就引起了王长辉极大的兴趣。
他神情凝重,忍不住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