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全國土地,被孫鳴多定義為新政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出於對宋代官場的了解,和對秦檜這個他欲殺之而後快的想法。他又悄然離開京城,在李綱的建議之下,他們一行人朝當時的北京(邯鄲大名縣),也叫大名府而去。
孫鳴多此行依然是一套普通的衣服,他要親眼看看這大宋的江山社稷,以及民間及官府對丈量土地時的態度。順便也想了解一下沿途農民抗爭之事。
幾日後他們來到了陳橋,這裏依舊帶著幾分曆史的凝重。孫鳴多站在這片土地上,心中湧起了對那一千多年前著名曆史事件的震撼和感想。
這是改朝換代的地方,也是曆史賦予了陳橋成為一個時代開始的地方。
而徽宗皇帝卻對太祖皇帝泛起了緬懷之情。在這裏,趙匡胤黃袍加身,開啟了大宋的繁華篇章。
而如今,他也期望孫鳴多能在這祖宗的龍興之地,尋得一些治國的新契機。孫鳴多的所作所為,令他欽佩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他更知道自己無能力治國,隻能將振興大宋的期望寄予在孫鳴多的身上。
翌日清晨,孫鳴多一行出陳橋,沿著官道前行,官道兩邊都是麥田。麥穗飽滿、低垂,仿若一片金色的海洋。
“皇上,您看麥穗。”芷若輕聲道。
“麥穗怎麽了?”孫鳴多不解的問道。
“它們低垂的樣子,是不是像在給您磕頭呢?”
孫鳴多微微一笑,“小丫頭,你什麽時候也學會拍朕的馬屁了?”
“這不是拍馬屁,”芷若撅著小嘴,“您將我大宋朝治理得好,農民的莊家才能夠種得好,所以麥穗株株才能飽滿,要是麥穗空癟的話,那就不能像現在這樣,朝您磕頭了。”
李綱接過芷若的話頭,“陛下,臣覺得芷若姑娘說得很對,要不是您及時的疏通河道,這些莊稼是絕不會像現在這樣飽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