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趙三就拉了牛過來,掛上牛頸枷,連上板車,豬肉和昨天楊柳烤幹的魚全部都放在上麵,隨後在抱了好幾大捆稻草放在上麵蓋著。
兩人就這麽出發了。
兩人出發的時候,生產隊的隊員都還沒開始上工。
工廠裏更加不可能了。
向南這麽早是想到紗廠的職工家屬樓那裏是碰碰運氣。
1978年的職工宿舍常見的有職工集體宿舍、職工家屬樓,也叫筒子樓。
其中,“筒子樓”是最典型的,它是一條長走廊並排連著許多個單間,長長的走廊兩端通風,形狀像個筒子,所以叫筒子樓。
這種大部分都是職工和他們的家屬住的,每戶有30-60方左右,有一居室的也有兩居室,大家要燒飯一般都會在一個集體廚房裏燒飯。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職工集體宿舍,這種會低端很多,麵積在10-20平左右,而且還放的是高低床鋪,好幾個人擠在一起。
這種一般都吃飯都在廠裏解決,沒有條件燒飯。
向南這次的目標就是紗廠的那棟筒子樓。
昨天自己的小魚幹賣得火爆,也基本上都是這個樓裏的人買的。
能住在這裏的都是廠裏的正式工,工資都是25元朝上,消費能力強的。
天光大亮,太陽出來的時候,向南和趙三到了紗廠的筒子樓門口。
這才發現早上在這裏偷摸賣菜的也不是他一個人,有好幾個穿著軍大衣的,腰裏塞的鼓鼓囊囊的,晃來晃去。
那些人的眼睛就像做賊一樣,瞟來瞟去。
而有些更大膽一點的,直接擺地攤起來,他們自己要賣的東西放在麻袋上,自己則是蹲在後麵。
就差嚎那一嗓子了。
向南讓趙三把車子照樣停遠一點,幫忙看著路口,一旦發現有可疑的人,就讓他直接把牛拉到筒子樓旁邊的河道上去。
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向南也直接將一大塊的野豬肉和烤魚幹擺在地上,靜靜等待顧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