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凝視著這條朋友圈,按理應該擔憂,反而心內泛著莫名其妙的輕鬆。近幾日因林馳的不理睬而生出的零星怨恨自動退卻,為他對我的態度找好了補。
打開與林馳的微信對話框,輸入“林馳,你”幾個字後躊躇到停下來,終於想好措詞打出“林馳,看到你朋友圈了,我很擔心了,你是不是發生什麽事了?”
發出消息後一直盯著聊天界麵,10分鍾後沒人回,半小時也沒回,1小時後依舊如此。這整個過程,像是頭頂懸著一個桶,不一會兒兜頭蓋臉的潑下來,緊接著新的桶出現,又繼續澆。這樣循環往複,直到內心從熾熱到死灰。
“郝箏,你是不是不舒服呀”。接手我工作的小劉突然用聲音闖進了我的視野。
“哦,沒事”。我還沒反應過來,下意識的回句。
“我看了你臉色,有些不太好了”。她指了指我臉的位置,一臉關切的說。
麵對著她的關心,我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隨即,她頭伸近我,壓低了聲音說:“唉,你看到柯貝貝自殺的新聞了嗎?真的可惜了”。
望著那咫尺內獨屬於20歲出頭的稚嫩麵龐,直白的寫著驚訝、疑惑,就這樣都叫人覺得賞心悅目。
“再有幾天原本是她退圈後的最後一場演出,我男朋友訂了票,你說出了這種事,錢能退嗎”。她繼續自顧自說著:“不行,我先去打個電話問問。郝箏,我先不跟你說了。另外,你多喝點水呀,臉色可太難看了”。
望著她匆匆離去的背影,心裏湧起了一股腦的悵然若失,讓我很想找個人好好去交流一下那位逝者的生平和我這位生者的感歎,環顧四周同事們在忙忙碌碌,下班擠在地鐵上總有種身體無限接近而心靈相隔甚遠的怪異感。
我心裏突然的笑起自己的善感,手指不停息的機械的在網上搜尋柯貝貝的信息,想通過蛛絲馬跡找尋到她自殺的真相。同時翻著網友的評論,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共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