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戶部,除了二皇子黨羽一派,文武百官確實對謝承澤沒什麽好臉色。
畢竟此人先是口出狂言想抄了他們家,後又要帶著捐銀最少者的名字去陛下麵前說小話,還要罰半年俸祿,自然令人惱怒又有苦說不出。
見文武百官對自己都沒什麽好臉色,謝承澤非但絲毫不惱,反而笑吟吟道:“諸位捐完銀先別走,咱們一起瞧瞧誰捐銀最少啊?”
一位大臣冷哼著甩了下袖子,卻是停足佇立,眼睛往那捐銀冊上瞥了瞥。
其他大臣們也紛紛停下了離開的腳步,大多數捐得不多的,暗想若是自己是末位,也好再添些銀兩,免得又被罰了半年俸祿。
那些捐得多的大臣,隻是懶懶地看了眼謝承澤就走了。在他們眼中,謝承澤便是如跳梁小醜,這點子把戲根本不入眼。
不過,也有愛看熱鬧的,留了下來。
謝承澤也不惱,依舊笑吟吟地看著,直至最後戶部念出了最終的結果,“監察禦史陳禦史,捐銀四十兩。”
監察禦史陳文康負責監察百官一事,素來廉政清明,兩袖清風,年俸也不過八十餘兩,所以他捐銀最少,完全不出謝承澤所料。
聽到自己的名字,陳禦史很是硬氣地哼了一聲,“家中貧寒,已是傾盡全力!二殿下大可隨意去陛下那裏參老臣一本!”
二皇子的名聲有多臭,大家都心知肚明,以二皇子的性格,必然會為了表現,去陛下麵前大肆貶斥陳禦史無愛民之心,以此彰顯自己的愛民品德。
有大臣不忍,“老陳,要不我借你點?回頭發了月俸再還我。”
“不必!”陳禦史依舊硬氣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有人歎息,有人慶幸,有人冷漠,有人不屑冷笑。
謝承澤扭頭看向陳禦史。
這位老臣性情剛直、不懼權貴,在原書之中,主角沈淵便是借著對方不懼二皇子的剛正性情,與陳禦史聯手尋找原主的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