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崩駕”十來日之後,大將軍董卓終於在朝堂上直接宣布,少帝因無德獲罪於天,致使太後無端病故,有違大位,茲廢皇帝為弘農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策文宣讀完畢之後,董卓命少帝下殿,解除玉綬,北麵長跪,稱臣聽命。
群臣皆默然。
此事早就傳遍京城,大家心中早就有數,如今隻是履行程序而已。
好歹這也不是董卓篡位,隻是劉家子孫之間易位,公卿等還能接受。
當然,也有不能接受者,比如尚書丁管,直接就被叉出去斬首了。
自此,九歲獻帝繼位,改年號為初平。
董卓為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新帝登基,又大封群臣。
呂布、李儒、牛輔等均有封賞。
董旻被敕封為車騎將軍,董璜被敕封為驃騎將軍。
一時間董家三人權勢無兩。
董璜的驃騎將軍可是位比三公,為僅次於大將軍的軍事統帥。
當然,對於職位大小董璜並不在意。
他知道,很快袁紹他們就要集合兵馬開始討董了。
東漢末年的紛爭一起,什麽驃騎將軍都沒有意義,隻有掌握兵馬最實際。
輪氏縣。
輪氏縣隸屬於潁川郡,位於潁川郡的西北角,再往北五六十裏路程就是京城洛陽,這裏是潁川和京城洛陽中途的重要縣城。
因此這裏的繁華不下於潁川郡城陽翟。
當年董璜的祖父董君雅就在輪氏縣擔任縣尉幾十年,可以說,董璜的父親董擢、叔父董卓、小叔董旻,童年都是在輪氏縣度過的。
董璜更是在輪氏縣出生的。
可以說,輪氏縣才是董氏的第二故鄉。
輪氏縣城外有一座名山,名陽乾。
陽乾山上,有一座陽乾書院,曆史悠久,時有大儒出京城來書院講經論學。
也因此,潁川名士常來陽乾書院小住結交名師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