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吓得噤若寒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一定将功补过,只要是王爷能给小人一个机会,小人一定让王爷满意,您还是好好的先去哄一下王妃吧,不然咱们府中还是不得安宁。”
发完这通脾气后,朱允炆满心无奈地又回到了房中。
一想到刚刚与蓝婉君那场激烈的争吵,被问得哑口无言的他,彻底郁闷了起来。
此刻无比清晰地意识到,尽管蓝婉君平日里对自己算不上温柔体贴,可从来没听说过有关她任何不贞不洁或者婚前不轨的流言蜚语。
而且,除了新婚之夜两人闹得不太愉快之外,后来他们也有了夫妻之实。
从那一刻起,朱允炆就深知蓝婉君从前一直守身如玉。
所以,即便蓝婉君当下对他的态度有些冷淡甚至恶劣,他也从未有过一丝一毫怀疑她有二心的念头。
“王妃,都是为夫的不是,你就不要生气,我不借钱了,这些事我自己想法!”
蓝婉君的脸上依旧是那副平淡神情。
“不是为妻不愿意把钱借给你,只不过蓝家新晋被朝廷谴责,之前的许多不义之财都已经悉数还了回去,如今家里也是捉襟见肘,艰辛度日,为妻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自从蓝玉的官爵被贬之后,他的干儿子蓝保玉也受到了牵连,如今的日子过得也是磕磕绊绊,十分不如意。
朱允炆听了这番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满心的失落。
他心里明白,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蓝婉君这里借到钱了。
于是,他强打起精神,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
“王妃莫要忧心,是我考虑不周,让你为难了。我自己再想想办法便是。”
没过多久,突然有人前来给他送冰炭敬。
第一个来的是翰林黄湜,只见他满脸堆笑,腰弯得极低,双手毕恭毕敬地拿出一个信封,交到了朱允炆的手里。
“殿下,这是小人的一点微薄心意,还望殿下笑纳,能为殿下略尽绵薄之力,是小人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说完,便点头哈腰地退下了。
等他走后,朱允炆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与期待,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一张银票,是四海通钱庄的,上面清晰地印着纹银三千两。
朱允炆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心中暗自窃喜,哪还管这钱究竟是从何而来,反正只要进了自己的口袋,那就是自己的了。
没过几日,驸马都尉梅殷也亲自登门,他双手捧着一张银票,一脸讨好地说道。
“殿下,这是咱家积攒了整整三年的家底,一直想着能有机会为殿下排忧解难,今日斗胆献上,还望殿下不要嫌弃。”
渐渐地,似乎有人察觉到了朱允炆被朱元璋格外偏袒,或许认定他便是未来的天命所归,于是前来送礼的人越来越多。
刚开始的时候,朱允炆心里还直打鼓,不停地犯嘀咕。
“这收礼要是被发现了,那可如何是好?会不会惹来大麻烦?”
连着收了几次之后,发现竟然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有,于是他的胆子便越来越大,彻底放心大胆了起来。
短短几天的时间,朱允炆就已经收到了将近十万两白银。
他不禁得意洋洋地自言自语道。
“你们尽管送吧,再过些日子,我就能组建我的淮安卫了,到时候看谁还敢小瞧我!”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即将实现的梦想中,得意忘形的时候,蓝婉君直接派人到了朱允熥那里,将朱允炆的所有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允熥。
朱允熥得知此事后,立刻把李景隆叫了过来,递给他一张名单。
这张名单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给朱允炆行贿的人员名字,多数是以文官为主,还有少量的勋臣。
李景隆看了名单后,气得说道。
“乾坤尚未定,这些趋炎附势的家伙就急着去捧臭脚吗?真是一群见风使舵、毫无气节的小人!”
朱允熥却一脸从容地笑着说。
“表哥也不用如此冲动,既然这些人一心求死,那咱们就顺水推舟,成全他们。把这些明细账目,找人递到都察院去。”
李景隆说道。
“可是我在都察院根本没有熟人啊,就算我们把这些证据送进去,恐怕也会被某些人暗中压下来。到时候不但没能惩治他们,反而还暴露了我们的内线,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呀!”
朱允熥说道。
“表哥你也太老实了,既然我们在都察院没有人,那为何不利用朱允炆的人脉呢?让他们的人帮我们办事,岂不是更好?”
李景隆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些人一个个比茅坑的石头还臭还硬,他们怎么可能会听我们的指挥?”
朱允熥依旧面带微笑。
“你也不要急于否定,事在人为嘛,先动一动定远骁卫,去打探打探我那个二哥现在在干什么?”
不久之后,就有人前来汇报。
“刚刚得到婉君小姐的消息,朱允炆已经暗中收买了咱们的人,试图从我们这里获取一些证据,然后汇报到陛下那里!”
“你们可知道他收买的是谁吗?”
那个卫士压低了声音。
“据说是您身边的书僮江琴,我们查了很久才查出来,也是真的很不容易!”
朱允熥冷哼一声。
“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居然被朱允炆收买了,看来二哥为了达到目的,当真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啊!”
朱允熥微微点了点头。
“他们究竟想怎么做?”
那卫士诚惶诚恐,赶忙回道。
“殿下,据小人所探知,他们密谋着要偷取您贪赃枉法的证据,然后火速送至御史台,企图借此一举将您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朱允熥听完,缓缓转头看向旁边的李景隆。
“咱们所期盼的蒋干,这不就乖乖现身了吗?”
在朱允熥的精心谋划与巧妙故意操作之下,那个名叫江琴的书童果然不负所托,出色地完成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