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楚國冒然興兵的奏報傳至民間,不僅王公大臣跟著焦急緊張,大宋國都睢陽城裏,民眾也個個麵色緊張,議論起打仗的事
街頭巷尾,酒館茶肆,無處不在的是關於戰事的討論。
“聽說楚國已經開始調兵遣將了,咱們大宋能否抵擋住他們的攻勢啊?”一位老者捋著胡須,麵帶憂色地說道。
“哼,怕什麽!大宋有英勇的將士,還有高明的統帥,楚國要是敢來侵犯,定叫他們有來無回!”一個壯漢豪氣地接口道,引得周圍人一片喝彩。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話雖如此,但戰爭畢竟是國家大事,萬一有個閃失,苦的還是咱們百姓。”一位中年文士歎息道,他的話讓周圍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與此同時,在睢陽城的另一處,一群年輕人正聚在一起,他們熱血沸騰,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充滿期待。
“這次打仗,我定要投軍去,保家衛國,殺敵立功!”一個青年揮舞著拳頭,慷慨激昂地說道。
“對,我們一起去,為了大宋的榮耀,不能讓楚國小看了我們!”其他人也紛紛附和,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而在城市的另一角落,一群婦女也在竊竊私語,她們擔心著丈夫、兒子的安危,祈禱戰爭能夠早日結束。
整個睢陽城,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每個人的心情都變得沉重而複雜。他們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關乎國家的命運,更關乎他們每一個人的未來。
其實自打齊楚燕韓趙魏齊七支國家富國強兵,吞並了周圍數個小國家後,像宋國、衛國、魯國這樣次一級的國家中,早已又不少國民感覺到危險。
他們深知,一旦大國間的戰爭爆發,他們這些小國很可能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被無情地卷入其中。
在宋國,這種感覺尤為強烈。與強大的鄰國相比,宋國的軍力、財力都顯得相對薄弱。因此,每當聽聞周邊大國有任何風吹草動,宋國的百姓都會感到心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