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起土木堡

第155章 英明决策

字体:16+-

他已经准备好了一番感谢之词,只等李承影的一句肯定回应。

“谁说我答应了?”

李承影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仿佛是在制止即将失控的局面,“再说就算我答应了,还有人不会答应的。”

听到这句话,柯潜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他紧紧地盯着李承影,心中燃起希望之火又被无情浇灭。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紧追不舍地问道:

“是谁?”

“就是我的开山大弟子,也是有可能唯一的关门弟子。”

李承影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悲伤,语气低沉了许多,在讲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是什么人如此霸道,难道就没有王法了吗!”

柯潜几乎是吼了出来,心中的怒火难以抑制。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回答,觉得有人阻挠自己求学之路简直是天理不容的事情。

围观的人群中也爆发出了阵阵愤怒的抗议声,他们的声音如同激**的波涛,在空气中碰撞、回响。

原本,这是一个大家喜闻乐见且期盼已久的完美场景——德高望重的恩师亲手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进士,而这些年轻才子们正准备于金碧辉煌的宫门前集体向老师表达最诚挚的感激之情,并正式完成拜师仪式。

想象着这一幕即将上演的情景,不少人心中早已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期待,这份向往促使他们早早就聚集到了宫殿之外。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戏剧性的转折。

由于李承影所收的那个特立独行的大弟子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心中那副美好画面形成的最后幻想,不仅没有让众人都感到欢欣鼓舞,反而还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与困扰。

这种由希望迅速转变成失望甚至转化为敌视情绪的感受如何能够不令在场之人滋生出强烈的怨念呢?

另一边,与众人截然相反的是,李承影此刻心情却异常地愉悦轻松。

对他来说,“没有王法”根本算不上什么严重的问题,因为他深知,所谓的规则和秩序不过是他家手中的玩物罢了。

想到这层关系后,一种莫名的力量支撑着他在人群的指责声浪里更加自信坦**地站立起来。

“好了好了,都安静点儿!别胡思乱想了,这事朕不同意!”

就在此时,天顺帝的声音犹如从遥远天际传来的一道雷电般突然响起。

但其实这位皇帝内心的沮丧感比之旁观者只增无减,他十分明白自己刚刚并没有为朋友两肋插刀解决麻烦,转瞬间便迎来了对方看似轻巧实则刁钻无比的反击。

李承影此举无疑是给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的自己埋设了一颗定时炸弹般的陷阱,使得其不得不再次面对难以抉择的局面。

如果他此时不站出来,任由李承影借着这个机会退让,真动起手来对付这几个人,那今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该怎么处呢?他可是这些人中年纪最大的大师兄啊!想起当初在宣府城外的情景,那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数千将士的注视之中,他们一起跪倒在地向师傅行拜师之礼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当时阳光明媚,清风徐徐,天空格外蓝得令人心旷神怡,那种庄严而激动的心情至今依然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

既然大家都已经结成了师徒情谊,那么现在的这种尴尬局面就只有由自己这个作为兄长的人出面解决最为合适不过了,不然这几位新入门不久的小兄弟闹得不可开交,恐怕等大家都感到校场的时候,连最后夕阳都将彻底沉没于西边的地平线下,黑夜便会悄无声息地笼罩整个世界。

而且天顺帝心中也十分清楚地明白一件事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李承影刚才所说的话其实还包含了一层更为深刻的隐喻在里面。

徒弟应当尽孝道,尊师重道乃中华传统美德。

反过来讲,则是长辈有责任照顾好晚辈,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后盾和庇护。

当这样一种师生间独特的关系形成之后,就好比无形之中被一条虽看不见但却极其坚固且坚韧无比的纽带紧紧相连着。

李承影采取如此直接有效的方法来表达立场与观点,其实正是想借此告诉所有人——无论如何自己绝对不会有任何二心或做出损害朝廷利益的事情来。

即便偶尔不慎滋生出了某些不该有的想法念头,在考虑到这份深厚情感时也会即刻掐灭任何可能萌发出来的邪恶火苗,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

毕竟经过儒家思想一千多年的洗礼,那种重信守义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无形的准则。

对于那些背信弃义、忘恩负义之人,不仅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更不会有人真心支持和尊重他们。

“朕就是李先生的开山关门大弟子!”

天顺帝以无比坚定与自豪的语气高声宣布。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王者般的威严,又夹杂着难以掩饰的得意。

此刻,宫门之前一片死寂,连风声也仿佛暂时屏住了呼吸。

虽然民间早就有关于此事的传言,然而从来没有人敢去证实。

直到这一刻,在皇宫的门前,在无数人面前,天顺帝第一次如此直接且大胆地承认了这一点,仿佛是在向全天下宣告着他与李承影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

“看到了吧?若我允你们拜师,那么这将如何定义你们与孤之间的师徒之别呢?难道这不是存心想要捡便宜吗?”

面对群臣疑惑的目光,李承影从容不迫地反问道,话语间透露出几分戏谑之意。

听到这里,坐在御撵上的天顺帝险些失态,整个人猛地向前倾了下去,幸好他迅速稳住身体才没有当众出丑。

在他看来,如果李承影真愿意开门收徒的话,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吃亏”者!作为皇帝,拥有这样一个身份特殊而地位尊崇的师父无疑是一件让人感到既荣幸又压力巨大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从此之后可能会有更多优秀人才汇聚于李承影身边,从而分走不少原本只属于朝廷的力量。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被李承影的言辞所打动,毕竟曾经的帝师身份让他说起话来更加有份量。

即便内心充满不甘,但明面上天顺帝也不得不承认:

在旁观者眼中,确实李承影所提出来的这个观点听起来更加合情合理。

如果柯潜等人真的拜入李承影门下,那岂不是和天顺帝在某种程度上平起平坐了!这种想法让天顺帝心中生出一股嫉妒和愤怒。

他看着李承影一脸痛苦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对方在暗中嘲笑自己,恨不得冲上去狠狠掐死他。

“先生,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很好玩!”

好不容易在李承影答应虽然不能收他们为徒,但也会继续教导他们的承诺之后,摆脱了他们纠缠,天顺帝带着满腔的不满,愤愤不平地问道。

此时,夕阳已经西下,晚霞映照着皇宫的金瓦红墙,一切都显得异常平静。

然而,这份宁静却被天顺帝心中的怒火彻底打破。

“陛下何出此言啊,难道微臣那里做错了不成?”

李承影脸上带着几分无辜,目光清澈地看着天顺帝,仿佛在说:

我可没有错。

“你没错,是朕错了。”

天顺帝的心中更添了几分苦涩,他知道自己拿李承影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将内心的不甘化为无奈的话语。

宫殿内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天顺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带着落寞。

“这个秦盛如果输了,给朕丢了脸,看朕怎么收拾他!”

天顺帝的目光逐渐变得冰冷起来,仿佛在秦盛身上找到了新的目标。

此刻,窗外偶尔传来一阵阵鸟鸣声,却无法打破这股沉重的气氛。

整个大殿都被一种莫名的紧张感笼罩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皇帝心中的怒火在燃烧。

“阿嚏!”

身在西山大营的秦盛突然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鼻尖还残留着凉意。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不安,仿佛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一般。

可他现在正全神贯注于训练士兵,根本无暇去关心京城内的任何动静。

毕竟,对于一位远离朝堂的将军来说,每天要做的就是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而不是参与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争斗。

而此时,在皇宫里,气氛显得异常凝重。

面对天子愤怒的目光,李承影依旧保持着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甚至还有几分故意挑逗的味道。

只见他慢条斯理地说:

“陛下这话就太偏颇了,即使此次左哨军未能取得预期胜利,充其量也不过是微臣与秦将军两人指挥不当造成的后果而已,怎可能牵连到陛下的英明决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