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昂扬的话语落下,整个军营陷入了一片寂静,但每个人心中燃起的热情却如烈火般炽热。
这一刻,对于所有人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关于荣誉与尊严之间最终较量的前奏曲。
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看看,让那群狗娘养的杂种闭嘴。
我命令你们,用尽一切手段击败对面的敌人,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是无敌雄师!”
指挥官的话如同惊雷般响彻在每一个士兵的耳边,仿佛要将他们心中的怒火激发到极致。
“杀!杀!杀!”
左哨军三千七百人齐声高呼,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震碎,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激昂而压抑的氛围。
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坚定和愤怒,誓要为自己的尊严而战,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换装!”
秦盛的声音再次响起,简短的动员过后,一道果断的命令划破空气。
话音未落,左哨军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士兵们迅速而有序地从身后的物资车上卸下新的装备。
涂满了白色石灰的木制武器显得异常显眼,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种奇特的光芒。
同时,原有的huo药被仔细地收起,每一步都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以保证绝对的安全。
当最后一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整支队伍开始朝演武场行进。
尽管路途并不算长,但他们每走一步都比平时更加沉稳有力,脚步间透露出一股强大的信念与决心。
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也在为即将上演的大戏加油鼓劲。
与此同时,天顺帝领着满朝文武也纷纷登上设于场地边缘专门搭建起来供观众使用的小楼台,准备观看这场众人眼中看似一边倒但实际上却可能充满变数的比赛。
今天这里的每个人都屏息以待,期待看到精彩绝伦而又充满**碰撞的画面。
不同于往常那样仅凭人数优势来决定胜负的攻防演练,此次对战双方都不再依靠坚固城墙或者复杂防御体系来保护自己——这是一次真正的全面进攻对抗赛。
两边军队面对面摆开阵势时那剑拔弩张、你争我斗的情景让人感到血脉喷张的同时更增添了几分紧张与不安之感。
这时,左哨军才看到了对面的三大营,人数竟然超过了一万,宛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但是,左哨军并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他们的眼神依旧坚定,仿佛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士兵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检查武器、准备装备,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平静和沉着。
此时此刻,对面的三大营心里却憋着一股怒火,这股愤怒像是被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火山,一触即发。
刚刚主将已经明确告诉他们,对面不过是四千人的左哨军,而且还是那群平日里只会耕田种地或是做生意的农夫和商贩临时凑起来的一支队伍。
这种消息让他们感到极大的侮辱,难道自己这群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大明最强部队,竟然落到了被人如此轻视的地步了吗?
愤怒如同野草般在心中蔓延开来,几乎让人难以抑制。
然而,即便如此,三大营的士兵们仍旧坚持着一种信念——即便是面对最弱小的敌人,也要全力以赴,正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出于这样严谨的态度,这次出征前他们特别精心挑选了三大营中最精锐的部队,作为先锋的是两千名神机营的专业枪炮手。
这些炮手不仅身手敏捷、反应迅速,更是精通各种火器的操作技巧,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背后,透露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每个人都显得十分自信,仿佛这场战斗的胜利早已握在手中。
但同时,这份自信也夹杂着警惕,因为毕竟,战场上的变化莫测,没有人可以真正保证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他们先将那些沉重的火炮缓缓推向阵前,炮口直指敌方。
每一声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的轻微响声,都在提醒着所有人这场战斗的迫在眉睫。
紧随其后的,则是整装待发、精神抖擞的三排火枪手,这是之前在宣府一战后总结出的有效经验。
这样做不仅能够确保火器间形成火力网覆盖,还能让火枪手们轮番上阵射击,保证火力持续不断。
在这支队伍背后不远处,正是三千营的核心力量——朵颜三卫组成的精英骑兵。
这支马背上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汉化影响,在生活习惯乃至语言沟通上都与当地居民无异,但内心深处那股属于草原民族独有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却从未被磨灭。
只见他们身着鲜艳的盔甲,手持长矛,骑着高头大马,目光如炬地望向战场对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挑战。
最后才是五军营的大部队,七千多名将士严整有序地排列成行,气势磅礴。
在这一庞大阵容中,还藏有一份特殊的秘密武器——“三才五行阵”。
这乃是当年李承影将军在紧急情况下临危受命临时教授给士兵们的战术安排,它不仅包含了对地形的巧妙利用,还有着变幻莫测的变化规律,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兵团的攻防能力。
就在所有单位基本准备完毕,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战斗将以一种常规的方式打响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令人惊讶的是,原本以为会等待对方完全部署完毕再行发起攻势的左哨军,竟然率先发动了攻击!
或许正是因为其人数较少,行动灵活机动性更强,使得这支部队在三大营地还未完全调整好状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集结与动员工作,并且迅速地开始了向前推进。
“看来左哨军这半年确实没白吃苦啊。”
张辅低声自语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赏。
阳光从云层间透出,将他身上的铠甲映得闪闪发亮,显得格外英武。
仅仅是站前的准备过程,就已经展现出左哨军与众不同的素质。
他们的行动整齐划一,每个士兵仿佛都像是被训练有素的机械一样,每一个动作、每一步脚步,无不充满了力量与精准。
相较之下,三大营的状态就显得有些混乱无序。
左哨军的战士们刚一抵达演武场地便立即进入了作战状态,快速而又井然有序地完成了武器装备、队列整理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反观对面,三大营则仍旧在为如何调配人手而忙得不可开交,火炮尚未全部安置完毕,各支队伍间的沟通与协作显然还不够流畅。
在这片辽阔的战场上,大明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北方草原上的瓦剌骑兵。
这些来自游牧民族的战士不仅马术精湛,更以机动性强著称,在平原之上疾驰而来时,其速度之快往往令敌人措手不及。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能否迅速反应并作出部署成为了决定胜败的关键所在。
显然,通过这次演练已经不难看出,倘若遭遇敌军突袭的情景重现于现实之中的话,恐怕只有左哨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做好迎战准备,从而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相比之下,还在忙着组织调动人员以及调整阵型结构的三大营,则可能因来不及充分动员而面临极大的劣势,最终只能被动挨打。
左哨军这边经过整编之后,总共三千七百人的队伍被划分成了三个部分:
七百骑兵、一千神机兵以及两千步兵。
这样独特的编制结构虽然看起来和传统的三大营有些相似,但实际操作上却大相径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左哨军的所有火炮全部都是特别设计过的小型轻便型号,并巧妙地安装在一列列特制马车之上。
与笨重不易移动的传统重型火炮相比,这种新型火炮显然更具灵活性,在快速行进的同时也能保证火力的输出。
神机兵们则以小队形式分布于这些流动的“移动堡垒”之间,形成一个灵活多变且相互支援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构成主力部队的那两千步兵并未紧跟着神机炮阵前进,而是保持一定距离尾随其后,随时准备响应任何突发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表面上看人数占优但却未采取密集队形集结冲锋的传统方式作战,相反却采用了戚继光所创立的独特鸳鸯阵式作为进攻部署,这是外界难以预料到的一个变化——这正将成为改变战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至于负责保护大军侧翼安全的七百骑兵,也被巧妙地安置在了整个军队左右两侧最外延的位置。
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是守护者一样屹立不倒。
随着命令下达,这群勇士便会迅速出动,无论是抵御来袭之敌还是主动出击撕裂敌人防线都游刃有余。
最让观战中的三大营将领及一干勋贵贵族们感到不解甚至迷惑不解的,则是此次战斗中左哨军并没有采用常规意义上“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一点”的战术思想,而是采取了一种极为松散却又充满奥秘感的战略布局缓缓推进至对方阵地前。
这不仅是对现有战术体系的一种大胆挑战与突破,更是向所有质疑声音发出的强有力宣言——真正的胜败并非单靠人数或装备就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