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之巅:开局成就逍遥公子

第38章 看不惯

字体:16+-

还有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腊兔肉回锅翻炒,其独特的风味足以勾起人无限食欲……

除了几道硬菜外,其他几个相对简单的素菜同样不可小觑——比如清炒卷心菜保留了最原始清脆口感、绿豆芽爽口可人、酸辣土豆丝酸甜适中开胃解腻、凉拌黄瓜脆嫩多汁清新宜人,再加上一碗色彩丰富且营养均衡的西红柿鸡蛋汤,整桌菜肴色香味俱全,让人目不暇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婚宴的主食,是用当地特产玉米面掺入少量精选小麦粉特制而成的二合面饼子,不仅外观金黄诱人,咬上一口还能感受到麦香与谷物香气完美融合后的独特味道。

至于酒水,则选用了镇上最受欢迎的高粱醇酿,这款由纯手工酿制、口感纯正的高粱白酒在市场上一向口碑极佳,价格公道每斤仅需二十文钱左右就能买到,但品质绝对不容小觑。

如此这般用心筹划出来的宴席让大壮一家在当地乡邻面前狠狠地扬眉吐气了一把,特别是新娘这边赶来参与庆祝的亲友团更是对自家闺女此次婚姻感到非常满意,口中不停夸赞对方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归属。

其间许杨氏难得地安静下来,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找许安的麻烦。

许安也感到几分轻松和安宁,尽管她偶尔会在席间用那种充满恶意的目光看向自己,那目光仿佛能够刺穿他的皮肤,让人浑身发毛。

但他尽量装作看不见,毕竟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不愿再起波澜。

饭一结束,许杨氏便带着怒气匆匆离开了。

王氏紧随其后,两人一言不发地离去。

与她们相反,许周选择留了下来,帮助收拾残局。

然而,每当他试图靠近许安时,总显得有些犹豫和踌躇,几次欲言又止后,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口。

随着宾客们渐渐散去,新娘家派来送亲的人也被妥善安排,忙碌了一天的众人终于得以坐下来好好歇息一下。

今天的宾客数量远远超出之前的估计,多亏了大壮家里提前备下的丰富食材,否则恐怕大家最后只能空着肚子回家去了。

夜幕降临,村里的老少们都已离开。

全柱婶却执意要给许安带上一大包剩余的食物。

考虑到家中还有妹妹需要照料,原本不想接受这份额外的好意,但在她近乎恳求的眼神下,还是微笑着谢绝了她的善意,然后领着妹妹缓缓朝自家走去。

途中遇到几位村里的年轻人,他们笑嘻嘻地想要拉着他晚上一起去闹洞房玩,不过都被他婉拒了。

对于这样孩子气的行为,已经成年的他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趣,更何况今天由于早上与许杨氏的那一场争执,到现在心里还憋着一股火,根本没心情再去参与这些活动。

中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屋内,时间已经不早,但两人还是慢条斯理地吃完了迟来的午餐。

由于这顿饭吃得过于晚了,到了晚饭的时间点,两人的胃口依旧不佳。

为了不过分委屈自己,他们决定熬些稀粥搭配几碟小咸菜草草对付过去。

尽管食物简朴,但在温暖昏黄的灯光下共享这份宁静与简陋的晚餐,却也让人心生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次日晨光初现,原本预料中的访客并未如许安所想般如期而至——那位性格泼辣且直率的许杨氏竟然没有登门造访,这让早已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一番“较量”的许安颇感惊讶与意外。

他不禁猜想是不是昨天的事情给了这位平日里风风火火的女中豪杰某种启示或触动?

另一方面,刚刚成家不久的林铁犁正沉浸在新婚燕尔带来的喜悦之中,暂时还不愿意外出劳动。

然而,许安却觉得这样的悠闲生活太过单调乏味,并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看似无尽的安逸里。

于是在告别妻子后,他独自一人向山林深处行进。

每当朝阳升起之时便开始一天的探索之旅,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外围区域活动,依靠着敏锐的眼神和灵活的身体捕捉那些机警却美味的野鸡、兔子等小型猎物。

尽管收获不算丰厚,但能够远离纷扰享受独处的乐趣已足够令其感到满足。

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很快整个村庄便因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沸腾了起来:

今年天启王朝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愿意参与军队服务的青年男性。

自上次大规模对外战争结束以来已有数十年之久,期间虽然局部摩擦时有发生,但总体局势还算安稳。

然而为了确保在未来可能出现危机时刻能够迅速集结足够数量且素质合格的士兵进行抵御外来侵略或应对国内动乱,天启朝廷规定每隔一定年限就会发起一轮征兵行动。

此次政策要求,凡是家庭内部拥有超过两位以上的成年人力,必须派遣至少一个已经达到16周岁的成员进入军事机构接受为期三年及以上的基本训练及服役期限。

该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湖面般,在原本宁静祥和的小山村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

当然,经过长达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天启王朝的绝大多数家庭已经恢复了繁荣和安定,大部分家庭都具备了成为合格士兵的基本条件。

这些家庭中的年轻力壮的男人不仅身体健康,还具备了一定的农耕技术和基础武艺,可以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

然而,当前局势较为稳定,外无战事内无叛乱,所以对于天庭来说,并不需要过多征召士兵,于是便采取了一种更加灵活的做法——允许那些拥有足够财富的家庭通过缴纳一定的银两来替代实际服役。

这种方式既可以减轻国家在后勤保障上的压力,又可以让更多的人安心在家务农,维持社会稳定。

五年前,许安家也是依靠这种方式度过了难关。

那一年秋天,村里的告示牌贴出新的军役名单时,上面赫然写着他们家族的名字,这意味着不久之后就要有一个人离开温暖的小屋踏上漫漫长路,到千里之外的边疆去服役三年。

按照传统习惯,通常情况下这个重担会落到最年长且身强力壮的儿子头上——许周身上。

但是,让许杨氏难以接受的是,一旦失去了这样一个劳力骨干,整个家庭将立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想象一下,在田间辛苦耕作一整天后回到家中还要照顾老人小孩、打理家务的女人形象吧!如果真由自己或者儿媳妇顶上去做那些本来该属于男人干得粗活累活,恐怕没几天这两人就得累垮掉。

更不用提,小儿子许齐正在外地求学。

而三儿子许彬自幼体弱多病,即便愿意也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艰苦的任务。

面对如此境况,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为了免去可能发生的悲剧性后果,许杨氏还是忍痛做出了决定:

从箱底拿出平日里节省下来的每一分每一毫积蓄共计五两纹银,亲自交到了县衙门负责征收此费用的官员手中,换回了家人不必远离故土继续安稳生活的权利。

那一刻她心中既有丝欣慰同时也满是对未来的忧患意识。

许安本来满心以为今年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会与自己扯上关系,可是命运的转折往往来得措手不及。

就在服兵役的通知书由村干部带进村子的第二天早上,许安正在小院里忙着劈柴,准备烧饭用。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木屑混合的独特气息,鸟鸣声不绝于耳。

忽然听见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竟是奶奶许杨氏提着一个旧布包,蹒跚着走了进来。

“奶奶,您怎么来了?”

许安心中虽然疑惑不解甚至隐隐感到不快,但依旧起身迎接。

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太方便,每次来看他们都显得格外辛苦。

而此时正忙碌着的二妞也停下手中的活儿,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却依然按照传统礼仪去厨房倒了一碗温热的红糖水出来递给奶奶,脸上勉强挤出微笑:

“奶奶,请喝茶。”

许安清晰地记得那日的情景——家里气氛异常沉重。

虽然奶奶与哥哥之间并没有直接爆发冲突,但从二妞后来跟自己闲聊时透露的信息得知,那天奶奶确实发表了令人心寒的话语,把他们兄妹俩从小被逼得分开居住的理由全都归咎于外界不可抗力的因素之上,并且还坚称母亲之所以会过早离世也跟她毫无关联,仿佛急于撇清一切责任,生怕因此而受到任何指责或者麻烦一样。

难道做了事情之后总要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才觉得心安吗?想到这儿,许安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他发现这些年过去,对于眼前这位本应是最亲最近之人,反而越来越看不惯其行事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