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有红烧肉!”
一直跟在大姐屁股后面的建文,第一时间看到那碗红彤彤冒着油光的红烧肉,便下意识惊呼一声。
阮家其他人听到建文的惊呼,都疑惑了起来,家里可没买肉,哪儿来的红烧肉?
阮富军夫妻俩匆匆擦干净手,进了东屋,眼睛往炕桌上一看,豁!
还真是红烧肉,还有一小盘木耳炒肉丝。
“这是哪儿来的?”
憋了一天的香梅忍不住了,昂着下巴,一脸自豪道:“我姐将家里的木耳拿出去跟人换了钱,在国营饭店买的。”
阮香梅经过这一天,已经知道,他们卖山货,只能说换,不能说卖。
“你这孩子也胆子也太大了吧?”罗君兰听了闺女干了什么事后,忍不住一脸后怕道。
“下次不要去了,万一被抓了,那可怎么办?”阮富军也不放心闺女干这个事。
阮香云对于爹妈的反应早已经有了心里准备。
爸妈就是个老实地道的农民。
可阮家实在是太穷了!
阮香云的爷爷奶奶是逃荒过来的,在大岭村安家后,还能给儿子留下三间屋子,已经很不错了,至于钱财,那就不用想了。
等阮富军和罗君兰结了婚后,这些年又生养了四个孩子,没有父母帮衬,这个小家经营到现在,全家凑不出二十块钱。
阮香云想上一世爸妈之所以早早生病离世,跟家里太穷脱不了关系。
现在,阮香云有机会改变家里的经济条件,怎么可能甘心眼睁睁地看着。
“妈,我在家里拿了一袋木耳,知道我换了多少钱吗?”
“多少钱,也不能干这事!”阮富军瓮声道。
罗君兰看着那碗红烧肉,咽了咽口水,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多少钱?”
“那袋干木耳也就五斤多,我卖了整整十块钱。”
“什么?”罗君兰惊呼一声,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阮富军和建华建文都张大了嘴巴看着阮香云,半天都没说话。
就那一袋干木耳就换了十块钱,他们一个壮劳力,一天挣十个工分,也只能换一块多一点的样子。
至于具体能换多少钱,还要看当年的收成。
收成好,工分就值钱,收成不好时,工分自然就不值钱了。
这十块钱最少顶一个壮劳力十来天的工分了。
“那小市场里,干木耳两块七一斤,我只要两块五跟人换,都换完了。”阮香云夹了一筷子豆角道。
罗君兰眼睛忍不住撇向外屋那边,她记得,这玩意,家里的孩子动不动就摘不少回来,家里光晒干的,都有三大袋子里,要是都卖了……
罗君兰不敢再想下去了,她忍不住道:“我记得家里有三袋干木耳来着……”
阮富军比罗君兰淡定,“先吃饭吧,这事晚点儿再说,等会儿我们还要去中阳大队的王队长家。”
“哦,对,香云,你东西都买了吧?”罗君兰倒是想再问一问,可也知道今天还有事,便只好换了个话题。
阮香云点了点头。“买了,就是……我觉得人家救了我一命,咱们准备的东西好像少了点儿,我又加了两个橘子罐头。”
罗君兰见闺女这样自作主张,并没有不高兴,反而笑了笑,“你这是手里有了钱,阔起来了,我跟你王婶说好了,从他们家换十个鸡蛋,这就不少了。”
阮香云想了想,按照现在的物资情况,谢礼在农村来说,确实不薄了。
这时,阮香梅在一旁将她们回村时遇到刘国兴纠缠的,然后被路人教训的事给说了。
阮香梅不知道陆凌川昨天救了姐姐,只以为是个过路的人,顺手救了他们。
阮香云也没有解释,反正等会儿一块道谢。
罗君兰当即表示,等会儿就她去刘家,把那点儿东西还过去。
等吃完饭,阮香云将买的东西都整理了出来,鸡蛋糕拿两个出来,糖从罐子里倒出来一斤,之前那些没动的肥皂,和布,全拿单独放着,等会儿送到刘家。
罗君兰想了想,决定还是让大儿子去一趟刘家比较合适,两家本就没正式定下亲事,要是他们大人走一趟,队里的人指不定要多想。
让大儿子出面,即不那么正式,又很好的表明了阮家不在意刘家的态度。
而且,建华也只是替姐姐还清东西,自然也不存在其他的。
“建华,你等会儿去的时候记得喊上刘大嘴。”
阮建华一听还要喊刘大嘴,脸上有些不情愿。
“妈,为啥还要喊她?东西送过去不就行了?”他话音刚落,后脑勺就被亲妈拍了一巴掌。
“你傻啊,你不声不响地送过去,人家到时候不承认怎么办?带上刘大嘴,要不了两天,这事整个村都能知道,以后李小花别再想攀扯你姐。”
阮香云倒是想过去,亲自把东西甩到李小花脸上,可现在时间不早了,她还要跟爸妈去一趟中阳大队,时间来不及。
“姐,我去喊刘大嘴,你下次再给我买水果糖好不?”建文一边嗦着水果糖,含糊不清道。
“行,只要你把刘大嘴喊到刘家,看着你大哥把东西交给刘家人,我下次就给你买水果糖。”阮香云笑道。
阮建文嘿嘿一笑。“姐,你放心,我就是一定把人喊到。”
罗君兰有些不放心,嘱咐大儿子:“建华,你等儿知道怎么说吧?你可要当着其他人的面说清楚,东西现在都还回去了,以后两家各不相欠,让他们家别再来找你姐了,我们家和他家没关系!”
“妈,我知道到的。”
这些东西拿出去后,哪怕李小花在外面说,他们两家已经私底下订了婚的事,村里的人也不会信了。
毕竟,谁家定亲礼这么寒碜的?
而且还是建华这个半大小子来替姐姐还东西,这也摆明了阮家没把这事当回事儿。
阮家两兄弟提着东西出门后,阮香云将那件军绿色男士汗衫装上,跟着爸妈提着东西往中阳大队王队长家去,香梅留在家里看家。
一家三口人出门时,太阳还有半张脸在地平线上,橘黄色夕阳落在脸上,不晒,倒有些暖洋洋的。
两个大队都在一个村子里,走几步路就到了。
他们到时,王志国一家已经吃完晚饭,夫妻俩正在院子里消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