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0,我靠打猎养全家

第101章 地里的希望

字体:16+-

这山药足有两尺长,白生生的,一点虫眼都没有。

"这东西值钱不?"王二狗问。

"得送供销社验验。"李明杰说,"就是这脚......"

"我去叫人!"王二狗说,"你在这等着!"

没多久,王二狗领着丁香来了。

"你这人真是......"丁香看他坐在地上,又好气又好笑,"就不能小心点?"

"没事,就扭了下。"李明杰看见她背着药箱,"你这是随身带着呢?"

"我爹说了,上山的最容易扭伤。"丁香一边掏药一边说,"把裤腿撩起来。"

李明杰有点不好意思:"这......"

"磨磨唧唧的!"丁香瞪他一眼,"赶紧的!"

脚踝已经肿得老高,丁香一边上药一边说:"得赶紧回去敷冰块,不然该肿一星期。"

王二狗在旁边抱着山药:"这咋处理?"

"送供销社!"丁香说,"《赤脚医生手册》上说了,野生山药可是好东西。"

好不容易下了山,李明杰一瘸一拐地进了供销社。

"同志,帮忙看看,这是啥山药?"

售货员掂了掂:"等会,我找老刘来瞧瞧。"

来了个戴眼镜的老头,一看山药眼睛就亮了。

"好东西啊!"老刘仔细打量着,"这是药用山药,比一般的金贵。"

"那能值多少钱?"王二狗问。

"得看年份。"老刘说,"要是长够了,一斤能值三四块钱呢!"

"这么值钱!"王二狗眼珠子都直了。

李明杰却想起那片山药地:"老同志,您看这山药长几年了?"

"这块头,起码五六年了。"老刘说,"不过还得再长两年,药性才足。"

李明杰点点头:"那就等它长够年头再说。"

出了供销社,王二狗还在算账:"那一片要是都挖出来,得值多少钱啊!"

"先别想那么多。"李明杰说,"咱们得把那山药地的位置记清楚,别让人发现了。"

丁香突然说:"对了,獐子呢?"

"啊?"王二狗一拍脑门,"给忘了!"

李明杰笑了:"估计是让咱们给放跑了。"

"那多可惜啊!"

"獐子跑了还能再逮,这山药可是个宝贝。"李明杰说,"回头让王大壮他们轮流去看着。"

丁香说:"这山药得好好护着,要是让人给糟蹋了可就可惜了。"

"对!"李明杰说,"等长够年头,那可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到了家门口,赵春香一见他瘸着腿,心疼得不行:"这是咋弄的?"

"没事,扭了一下。"李明杰笑着说,"倒是发现个好东西。"

"发现啥了?"小翠从柴房里钻出来。

"山药!"王二狗说,"可值钱了!"

"比獾子还值钱?"小翠好奇地问。

"那当然!"丁香说,"这可是药材,一斤能顶咱们家半个月的口粮呢!"

李明杰看着大伙兴奋的样子,心里也有了盼头。

这山药要是真能长成,日子可就更有奔头了。

李明杰醒来时,外面的大喇叭正在放《东方红》。

"又到春耕时节了。"他翻身下炕,左脚还有点疼。

那天在山上发现野山药,一激动没想到把脚给崴了。

腿脚的伤倒是小事,关键是春耕可等不得。

大喇叭里的乐曲放完,开始广播春耕动员:"春耕生产在即,各家各户要做好准备......"

李明杰套上棉袄往外走,赵春香赶紧喊住他:"先吃饭!"

"地里还等着整呢!"

"你那脚还瘸着呢,急啥!"赵春香端着玉米面馒头过来,"看把你能的。"

小翠从柴房里钻出来:"獾崽都吃饱了,哥,我也跟你去地里!"

赵春香瞪她一眼:"你一个小丫头去地里添啥乱。"

"让她去吧。"李明杰笑着说,"多认认庄稼也好。"

"就是就是!"小翠高兴地蹦起来,"我还要教獾崽认谷子呢!"

赵春香又好气又好笑:"獾崽认啥谷子,那些小东西就知道吃。"

正说着,院子外传来说话声。

"明杰叔,春香婶!"是丁香来了。

她背着书包,手里还抱着个搪瓷缸。

"这是学校的西红柿苗。"丁香把搪瓷缸递过来,"老师说让大家带回家种。"

"西红柿?"小翠好奇地凑过来,"就是那个又酸又甜的果子?"

"嗯,学校农业试验田里的。"丁香说,"这品种长得快,两个月就能结果。"

李明杰接过来看了看:"不错,正好种在院子边上。"

吃完饭,李明杰拿着锄头去了地里。

村里人都出动了,有的在整地,有的在备种。

"明杰,你那脚好了?"隔壁的刘大爷问。

"快好了。"李明杰说,"刘大爷,您今年种啥?"

"还能种啥,就玉米呗。"刘大爷叹气,"这地都快榨干了。"

"我倒是有个主意。"李明杰说,"咱们换着种咋样?您种大豆,我种高粱。"

"这是啥说法?"刘大爷一头雾水。

丁香赶紧解释:"这叫轮作倒茬,科普画报上讲过。"

"啥作倒啥?"刘大爷更迷糊了。

"就是把地倒过来种。"李明杰说,"大豆能给地里补肥,明年再种粮食准能收成好。"

"这话好像有道理。"刘大爷挠挠头,"以前就听说种过豆子的地好使。"

"那咱们换着来?"

"成,我这就回去拿豆种!"刘大爷乐呵呵地走了。

小翠跟在丁香后面,看她翻科普画报:"姐,这上面还有啥?"

"你看这个。"丁香指着书上的图,"这叫深耕细作,就是把地挖深点。"

"那不是费劲吗?"

"可土越深,根就扎得越牢。"丁香说,"根牢了,庄稼长得才好。"

"那这个呢?"小翠又指着一幅图。

"这是良种配方。"丁香说,"种子要选好的,发芽率才高。"

李明杰听着两个小姑娘说话,手上的活也没停。

他家这片地是村里最好的,就是浇水不方便。

去年种大豆就是因为缺水,才欠收的。

今年换了抗旱的高粱品种,就是防着这一手。

"明杰,你家换良种了?"村支书老刘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