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杰赶紧安慰母亲:"娘,您别担心,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晚上,李明杰躺在炕上,回想着今天的惊险,后怕得很。
要不是运气好,这条命就得交代在山上。
"哥,你睡了吗?"小翠的声音从隔壁传来。
"没呢,咋了?"
"你以后别去打野猪了好不好?"小翠声音里带着哭腔,"我害怕。"
李明杰心里一暖:"好,听你的。以后打不过的猎物,咱就绕着走。"
第二天一早,王大壮就拿着工具来了。
"你看我做的这个!"他展示着一副木制护腿,"用的是柞木,又轻又结实。"
李明杰试了试:"不错,就是太硬了,得在里头垫点东西。"
"要不要垫点棉花?"丁香提议,"我家还有些旧棉被。"
几个人一边忙活獾场的事,一边琢磨着改进装备。
"这事得好好总结总结。"李明杰说,"下次上山,可不能这么莽撞了。"
他拿出本子,仔细记下今天的经验:
"野猪最怕药粉。"
"腊肉能引开它的注意。"
"遇到野猪要往高处跑。"
......
王大壮看得直点头:"你这记得可真细。"
丁香说:"还有呢,科普画报上说了,野猪最怕火把。要不咱们准备几根?"
李明杰一边记一边说:"这猎物跟打仗似的,也得讲究个战术。咱们先把这獾场的事忙完,再研究打猎的事。"
獾场里的几只小獾正撒欢打闹,李明杰站在一旁,心里琢磨着姥爷生前说过的话。
"山里人要是光守着一条路,准得饿肚子。"
这话一点没错,獾场虽然有了些眉目,可到了夏天,又得另找出路。
六月的太阳毒辣辣的,山里闷得像蒸笼一样。
李明杰抹了把脸上的汗,看着河边的光景。
这条河是他们村的命脉,往年夏天,村里人都来这洗衣纳凉。
"老支书说得对,这光景跟去年一样。"李明杰蹲在河边,用手搅了搅河水。
去年就是这么个天气,河水浅得都快见底了,害得全村人吃了不少苦头。
"诶呦,这水獭可真俊啊!"小翠不知啥时候跑到他身边,指着河面喊。
李明杰顺着妹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水獭正在河里撒欢,一会儿扎进水里,一会儿又冒出来,嘴里还叼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
"这畜生可比渔民都能耐。"李明杰笑道。
"可不是嘛!"王大壮不知从哪冒出来,一屁股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明杰,我跟你说个新鲜事!"
"啥事这么高兴?"
"刚从供销社那边打听到,城里来了个收皮子的,专门收水獭皮!"王大壮神神秘秘地说。
李明杰来了精神:"收多少钱一张?"
"听说能卖到二十块!这可比咱们种地强多了!"
二十块钱可不是小数目,都够买两身新衣裳了。
李明杰想起前几天看见小翠在缝补她那件破旧的衣服,针脚扎破了手指都不吭声,心里一阵发酸。
"你们看这个!"丁香的声音传来,手里拿着本《科学养殖》,"这上面说水獭最爱在浅水处玩耍,特别是有鱼的地方。你们瞧,它们还会找个地方晒太阳呢!"
李明杰凑过去看,发现河边的泥地上真有一串串湿漉漉的爪印。
"这水獭倒是会享受。"王大壮嘿嘿笑道,"比咱们活得都讲究。"
"得想个法子。"李明杰蹲下查看那些脚印,"这水獭可不好对付,稍有动静就窜没影了。"
"要不学打獾子那样,挖个坑?"王大壮提议。
"不成!"李明杰摇头,"这水獭比獾子精多了,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察觉。再说这河边也不好挖坑。"
丁香指着杂志说:"这上面说水獭最贪吃,特别爱鲜鱼。"
"对啊!"李明杰眼睛一亮,"咱们可以用活鱼做诱饵!"
"我去找竹子编笼子!"王大壮一拍大腿,"俺爹以前打鱼就用这个!"
等王大壮跑远了,丁香小声说:"我听我爹说,以前有人在河里下套子抓水獭,结果把水獭给活活淹死了。"
"那可不成。"李明杰皱眉,"咱们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哥,你说这水獭是不是跟咱家的獾子一样聪明?"小翠问。
"比獾子聪明多了!"李明杰笑道,"它们懂得用石头砸贝壳吃呢!"
没多久,王大壮扛着几根竹子回来了。
他的木工手艺确实不错,三下五除二就编出几个结实的笼子。
"得钉牢实了。"李明杰说,"水獭力气不小,一挣扎就得把东西掀翻。"
"我去找几根木桩。"王大壮说着又跑了。
丁香也没闲着,去找了些小鱼回来:"得是活鱼,死鱼它们可不稀罕。"
几个人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陷阱布置好了。
为了不让水獭起疑心,他们还特意在四周撒了些树叶遮掩。
正商量着怎么守株待獭,就听见村口传来吵闹声。
"这是咋了?"李明杰站起来。
王大壮远远就喊:"不好了,你爹又来找事了!"
"他又想咋地?"
"听说是看你这两天总往河边跑,就琢磨你准是发现了啥赚钱的门路。"王大壮气呼呼地说,"还说要找大队干部评理呢!"
李明杰眉头一皱:"让他去,看看到底是评他的理,还是评他卖女儿的事。"
"就是!"丁香也来了火气,"他自己不干人事,还想占你的便宜!"
李大山果然带着几个村干部来了,远远就嚷嚷:"好你个李明杰,发了财也不知道孝敬老子!"
李明杰站在原地没动:"您老要是想要孝敬,不如自己来河边试试?就是别到时候连骨头都找不着。"
"你这个畜生!"李大山气得直跺脚,"你看看,这就是我儿子,发达了就不认爹!"
跟来的几个村干部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明杰冷笑道:"当初要卖小翠的时候,您倒是挺能认女儿的。"
这话把李大山噎住了。
"行了行了。"村支书老刘看不下去了,"老李啊,你儿子这是学了门手艺,这对全村都是好事。你就别添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