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5:神医致富,将妻女宠上天

第157章 学习输液

字体:16+-

"高烧病人要先物理降温,记住擦拭的部位:额头、腋下、手心..."

张二虎在一旁看得入神,突然被张大山一脚踢在屁股上。

"发什么呆?去帮李二烧水!"

"哦哦..."

张二虎揉着屁股跑出去。

张大山没好气地说道,

“顺便学着点,看看病人呼吸和脸色,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也能帮上忙。”

张二虎这才如梦初醒,屁颠屁颠地跑去后院帮忙。

张大山接过李二和张二虎提来的热水壶,滚烫的蒸汽熏得他眯了眯眼。

“轻点儿,轻点儿。”

热水倒入盆中,兑上凉水,张大山用手试了试温度,满意地点了点头。

“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跟小孩洗澡水差不多就成。”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毛巾浸湿,拧至半干,仔细地擦拭着老人的额头、腋窝、手心和脚心。“瞧见没,高烧病人得先物理降温,这些地方都是散热的重点,可得擦仔细了。”

王三、李二和张二虎围在旁边,像三只小鸡仔似的,伸长脖子看得入神。

张大山也不藏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病人呼吸急促,脸色潮红,这是高烧的典型症状。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先别慌,按照我教你们的步骤来,保准错不了。”

待老人的体温稍有下降后,张大山开始准备输液。

他熟练地从药箱中取出输液器、针头和药瓶,在三个徒弟面前晃了晃。

“消毒皮肤一定要仔细,别把细菌带进去。”

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选择静脉,要选粗大、清晰、容易固定的。像这位老大爷,血管不太明显,就得仔细找找。”“消毒皮肤,要用碘伏,从中心点往外画圈,范围至少得五厘米。”

“滴速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一般是每分钟六十到八十滴。”

张大山将输液管插入药瓶,熟练地排空空气。

“看见没,排空气很重要,要是把空气打进血管里,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他说着,将针头刺入老人的静脉,稳稳地固定好。

“好了,接下来就等着药水慢慢滴进去就行了。”

老人输上液后,呼吸逐渐平稳,脸色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张大山这才长舒一口气,

“大山哥,我们去后院扎橙子练练手?”

王三跃跃欲试。

“去吧去吧,”

张大山头也不抬,

“别把橙子浪费了,扎完还能吃。”

“得嘞!”

王三、李二和张二虎一听,立马跑到后院,一人抱了几个橙子,兴冲冲地开始练习打针输液。

张大山这才长舒一口气,转头对满脸焦急的家属说,

“没事了,高烧已经控制住,输完液就能好转。今晚留个人看着,注意一下体温变化,要是再烧起来就赶紧过来。”

家属千恩万谢,抓着张大山的手不放,

“大夫,真是太谢谢您了!”

张大山摆下手,

“救死扶伤,医者本分。回去好好照顾病人吧。”

送走病人家属,张大山这才想起后院那三个小子。

刚走到后院门口,就听到一阵嬉笑声。

“哎呦喂,你扎的这是橙子还是土豆啊,下针这么狠,也不怕把橙子扎爆了!”这是李二的声音。

“你行你上啊,站着说话不腰疼!”张二虎不服气地反驳。

张大山摇了摇头,这几个小子,还真是不让人省心。他走到近前,只见王三手里拿着一个橙子,正准备下针,李二和张二虎则在一旁指指点点,时不时地发出几声怪叫。

看到张大山过来,三人立马收敛了许多,王三更是紧张得手都有些抖。

“大山哥……”王三怯怯地喊了一声。

张大山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王三操作。

王三小心翼翼地将针刺入橙子,按照张大山教的方法。

李二和张二虎也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王三手中的橙子,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扎完之后,王三将橙子递给张大山,张大山仔细检查了一番,点了点头,

“手法还算标准,力度也控制得不错,不过速度还是慢了点,熟能生巧,以后多练习就好了。”

王三听到张大山的评价,总算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二和张二虎也跟着松了口气。

张大山又分别检查了李二和张二虎扎的橙子,并一一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

“李二,你的力度太大了,容易伤到病人;张二虎,你的手法不够稳,需要多练习。”

“知道了。”

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张大山看着三人认真的样子,欣慰地点了点头,

“行了,今天就练到这里吧,明天继续。”

张大山回到前厅,见刘大夫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本医书看得津津有味。

“刘大夫,忙着呢?”张大山笑呵呵地走过去。

刘大夫抬起头,摘下老花镜,“哟,大山来啦,后院那几个小子练得怎么样?”

“还行,就是手生点儿,得多练练。”张大山拉了把椅子坐下,“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儿。”

“啥事儿,你说。”刘大夫又戴上老花镜,翻了一页书。

“这招聘的事儿,怎么招聘呢?”张大山顿了顿,

刘大夫放下书,点点头,“嗯,是该考虑一下,得尽快,尤其现在还加了病房和手术室,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我就想着,怎么着也得再招两个大夫,再招两个护士。”

张大山掰着手指头算,

“最好是有点经验的,一来就能上手的那种。”

“有经验的大夫和护士哪那么好找啊,”

刘大夫皱起了眉头,

“这年头,医学院毕业的都分配到县医院去了,哪有愿意来咱们这小地方的。”

“您觉得去哪儿找合适的人呢?”

张大山问着刘大夫。

刘大夫沉吟了片刻,

“这年头,有经验的大夫护士都紧俏得很,不好找啊。”

张大山想了会儿,

“要不这样,咱们贴个招聘告示,另外再去医学院问问,看看有没有毕业生愿意来咱们这儿。再托人打听打听,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人。”

刘大夫一听,眼一亮,

“这主意不错!既能广撒网,又能精准捕捞。”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量具体的招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