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林宛和李牧时不时的会乡下陪陪周奶奶,或者盯着烤鱼店的新装修的进度。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有一天李牧和周强正在收拾已经完工的烤鱼店卫生。
一个警察有点严肃的找上了门。
“你好,同志,请问一下李牧在吗?我找李牧有点事情。”
李牧心里有些疑惑,心想自己也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情啊,怎么警察都找上门来了。
疑惑归疑惑,但是李牧还是朝着警察走了过去,有些不解地问道:“我就是,怎么了。”
警察看了看李牧,正色说道:“是这样的,一号监狱的周丽芳拜托我们过来找你,说是有事情找你,想让我们找你过去见她。”
一旁的周强听见周丽芳的名字,有些激动地说道:
“什么,这个贱人还找我哥干嘛?不去!”
警察皱了皱眉,有点不满地说道:“同志,我们这边是来找李牧同志的,如果你不是请不要插话。”
被警察这么一说,周强还准备再骂周丽芳的话,梗在喉咙出不敢再骂出口。
李牧听到周丽芳名字的时候,手不自觉的攥紧一团,心里想到的就是当初若若被饿的不成样子的模样,心里的恨意不自觉涌上胸腔。
“她还来找我干什么!”咬着牙恨恨地说道。
“这个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警察看着这两人,觉得他们一听到周丽芳的名字就好像变了个人一样,刚刚看着挺老实的。
一提到周丽芳跟提到仇人的名字一般,有点疑惑地说道。
李牧知道警察也只是来传话的,所以并没有为难人家,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等到警察走后,周强看着李牧说道:
“哥,你真的要去吗?总感觉周丽芳又在憋什么坏屁呢,不要去。”
李牧知道周强的担心,急忙安抚道:“还是要去的,她既然能让警察过来传话,想必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我倒要看看她想干什么。”
听到李牧这么说,周强也不好多加劝阻,只能同意了李牧的说法。
这件事情李牧让周强瞒着吴敏还有林宛,毕竟林宛如果知道周丽芳还在作妖,恐怕会疯。
原定的今天开业的李牧,只能将此事推后,找了一个借口就去了第一监狱探监。
李牧看着已经不复从前那般青春艳丽的周丽芳,嗤笑道:“过的还好吗?”
原本以为周丽芳听到李牧的话,会再一次的暴走,结果并没有,周丽芳反而很平静地说道:
“你这么搞我是因为王建国吧!”
听到这个名字,李牧的脸色变了又变,并没有急着回答周丽芳的话。
“哼,王建国上次看到你以后觉得眼熟,没想到你们居然会有那么深的渊源,哈哈哈哈哈。”
“我手里有王建国的把柄,如果想我告诉你,就把谅解书签了。”
李牧虽然心里很想扳倒王建国,但是并不需要周丽芳的帮助,毕竟再过不久王建国就要因为被双规了,后面他承受不了,跳楼自杀了。
这个结果李牧不是很满意,但是李牧这一次一定会加快促进王建国被双规的节奏。
“不需要,还有什么事吗?”李牧冷笑一声,说完就准备转身就走。
原本还在淡定自若的周丽芳一下就慌张起来,没想到李牧居然一点也不感兴趣。
“别.....别走。”周丽芳对着李牧喊道。
李牧转过头,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情绪,冷漠地说道:“还有事吗?”
“我不要你写谅解书了,我可以都告诉你,只要别给我放过那个王八蛋就行了。”
周丽芳趴在窗口,焦急地对着李牧喊道。
结果,李牧非但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更加没有理会周丽芳的话。
“我有证据能证明,你爸妈是王建国害的。”
听到这句话,原本打算回家的李牧,脚步顿在原地。
“你相信我,你们村的李大傻还记得吗?他看到王建国放火了,还收着王建国当面点火的火把。”
“我也知道他住在哪里,王建国每个月都被他威胁,要打钱给他。”
听到这,李牧快步走上前,焦急地问道:“住哪!”
“他就住你们隔壁村,和那个什么沈大哥一个村里的,就住东头第一户,就是他们家。”
李牧不敢相信周丽芳居然知道这么多,于是便质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这么多事情。”
周丽芳轻哼一声说道:“那个王八蛋喝醉了,嘴上没个把门的,他都告诉我了。”
“如果你实在不相信,你就直接去找他,只要钱给的够多,他会帮你的。”
李牧虽然心里对周丽芳恨之入骨,但是对于周丽芳提供给自己的线索,心里还是有些触动。
丢下一句:“如果我爹娘这个事情解决了,这个功劳算你头上,祝你早日出狱。”
说完,李牧头也不回地走了。
刚开始被抓的周丽芳恨李牧,恨的要死,后来待久了,人也想开了。
与其在这个监狱里待着,还不如多立电工,早点出狱。
李牧从监狱出来,一路上神情有些恍惚,没想到自己查了这么多,都没有查到这些。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爷终于给了自己机会。
想也不想地就直接买了去清水村的车票,好在两个村子相隔不远,到时候骑上村长的自行车就可以过去。
李牧骑着单车走到周丽芳说的地方,敲了敲门。
门内传来一个有些凶巴巴的男人声音:“哪个王八蛋,这个时候敲老子的门,想死是不是。”
李大傻骂骂咧咧地打开门,看着门外站了一个有些相熟面容的年轻男子,问道:
“你是谁,找我有什么事?”
“你还记得李大明吗?”
李牧看着李大傻一脸平静地问道。
听见这个名字,李大傻有点慌张地准备将门关上。
李牧用手将门抵住,认真地问道:“你还记得李大明吗?”
李大傻看到李牧的样子,觉得李牧的样子和李大明有这明显的相似,心想:“完了,该来的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