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18章 朝会

字体:16+-

朝会。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洒在金銮殿的琉璃瓦上时,朝会便开始了。

朱瞻基今日竟毫无顾忌。

他甫一登场,便直击要害,犹如蓄势之箭,直指朝堂暗潮。

站在朝班之中的刘光远,竟被他直接拖拽了出来,如同一只待宰的羔羊,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拉到了殿中央。

朱瞻基脚上一用力,刘光远整个人便直接贴在了地上,尘土飞扬,他的尊严和地位似乎也随之消散。

他双目死死地盯着脚底下这个人,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愤怒也有失望。

“刘光远,你认不认罪?!”

刘光远闻此,浑身颤抖,声若秋风落叶,飘零无助。

刘光远不敢仰视,泪水如断线珠,滴滴落在金銮殿的寒石之上。

“世子殿下,你屈死臣下了,我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害您啊!”

“呵呵。”

朱瞻基冷笑两声,而后抬起头看着朱高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和决绝。

“父皇,刘光远前日收到了一张十万两的银票,昨晚会见内务府太监,儿臣想此事多少有些关联。”

“世子此事交由你全权处置,不必问过朕,该捉的捉,该杀的杀。我想有些人是忘记了,这大明的天下,此时还是姓朱!”

朱高炽这话寒气逼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剑,直指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他不是说给朱瞻基听的,而是说给这满朝文武听的,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朝臣的脸庞,仿佛要将他们的内心看穿。

朝臣心思,他洞若观火,每人皆有算盘,但他更知,一念之间,便可令算盘成空。

莫说世子没有取而代之的心,就算有,那又如何?他是储君,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想要,皇位现在都可以给他!

朱瞻基也只有在此时才清楚地感受到了一个父亲所能带给自己的温情,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他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感受。

故此,他心生感动,目光收回,随即一脚踢翻刘光远,动作利落,毫不犹豫。

“来人,将此人打入死牢,严刑拷问,还有将内务府太监一并捉拿,若是拘捕,就地扑杀。”

“属下领命!”

刘光远如同一只死狗一样,被人给强行拖了出去,他的哀号声在金銮殿内回**,却无人敢出声阻止。

看到这一幕后,满朝文武的心中都不由浮现了一丝寒意,他们知道,现如今再也不可能有人撼得动这世子的位置。

朝中死寂,而站在一旁的朱高燧看着朱瞻基不由朗声说道。

“世子殿下,身受如此重伤,还望早些医治,保重圣体要紧啊!”

“三叔有心了,但这些许痛楚怎比得朝臣背节来的心痛呢?所以还望各位恪守本分,为国效力,以求能流芳后世,切莫被一时贪欲懵逼双眼,最后落得个万年臭名。”

之前众人对于朱瞻基还是秉持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只觉得他是个纨绔世子,但今日的朝会,却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朱瞻基。

但现在朝中不少清流对这位世子,也有了些实打实的敬重,他们开始意识到,朱瞻基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说完,朱瞻基看着朱高燧轻声问道。

“三叔,西南各布政司情形如何?”

朱高燧听到朱瞻基冷不丁竟然问起了西南情形,不由心头一紧,他没想到朱瞻基会突然转换话题。

这家伙一点起承转合都没有,怎么过渡得这么自然,朱高燧心中暗自思忖。

可他既然问了,那么就一定表示掌握了西南各省的情形,否则不会无的放矢。

朱高燧伸手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他必须谨慎回答,因为这关系到西南的稳定,也关系到他自己的前途。

而后轻声说道。

“回禀世子殿下,臣本有道奏折,想在今日朝会奏明,只是还没来得及说。”

“哦,那快说吧,切莫因为我而延误了这家国大事。”

朱高燧面上虽挂着笑意,心中却如翻涌的波涛,暗自咒骂不已。西南各布政司的乱象,谁人不知?天灾接踵而至,匪患猖獗,人间惨剧,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这些杂乱无章的事务已经尽人皆知。

然而,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却选择避而不谈。

一旦问题被公然揭示,寻求解决之道便迫在眉睫。

谁将负责平息匪患?谁又将援助受难的百姓?

财政的匮乏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是西南乃至整个北方动**的根源。

即便连年遭遇天灾人祸,

只要朝廷能够妥善赈济,局势尚可控制。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朝廷财政的窘迫。

连边防军的军饷都难以支付,更不用说顾及百姓的生计。

如今,问题已变得难以收拾。

即便坦言相告,似乎也难以扭转乾坤。

问题显而易见,却似乎无从解决。

然而,朱瞻基既然提及了此事,朱高燧也不得不面对。

他坦率地陈述了北方各地的困境。

最终,连他自己也不禁叹息。

这辽阔的山河,已是满目疮痍。

朱高炽听后,问出了他最不愿听到的问题。

“三弟,你有何良策?”

笑话,他能有什么办法?

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资金。

赈灾和剿匪都需要资金。

但资金从何而来?

朱高炽的问题让朱高燧哑口无言。

他只能无助地望向朱瞻基。

幸运的是,朱瞻基并未为难他。

“父皇,我想巡视西北各省,进行赈灾和剿匪。”

此言一出,原本沉闷的朝堂立刻变得热闹起来。

众人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虽然愿意为国家效力是好事,但一个世子前往西南各省究竟能做些什么?

粮食从何而来?难道要以身犯险?

这些疑虑不仅存在于朝臣心中,朱高炽也有同样的担忧。

他犹豫片刻,最终向朱瞻基发问。

“世子,你有办法解决西北的困境吗?”

朱瞻基摇了摇头。

事情没有做成之前,说什么都是一句空谈。

而且一旦说出来,到时候还不知道会遇见多少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