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37章 山海关

字体:16+-

朱瞻基预料到众人的反应,因此并未催促,只是静静把玩手中的虎符。这虎符是他从赵飞熊尸体上搜出的,有了它,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接管山海关的军权。

片刻后,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太子殿下,这王宁是您的人吧?就算任人唯亲也得有个度,山海关统帅非同小可,用人不当后果严重!”他的语气中带着质疑和不满。

“嗯,说得好,不必多言。我只是客气一下,并非真的征求你们的意见。”朱瞻基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他早已做好了决定,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

此言一出,众人皆震惊。这真是太子能说出的话吗?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朱瞻基的态度显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

桃烟在朱瞻基身后,极力忍住笑容。论腹黑,她与朱瞻基不相上下,她知道朱瞻基的手段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众将士听后,心中生出怒火。朱瞻基的态度显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士可杀不可辱,对武夫而言亦是如此。

于是有人站出来说话,“殿下,末将身体不适,难以领兵,特请辞去先锋一职!”他的语气中带着挑衅,显然是在试探朱瞻基的底线。

“哦,准了!”朱瞻基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的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话音刚落,众人都未反应过来。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只是威胁,但朱瞻基却真的不吃硬。他的决断力和魄力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事态已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要么彻底压制朱瞻基的气焰,要么彻底臣服。在朱瞻基的压力下,山海关的守将被迫站在同一战线。

随后又有三四名将领站出。“我要辞去副将一职!”“准了!”“我要辞去粮秣官一职!”“准了!”“我要......”“准了!”朱瞻基的回答简洁而有力,他没有给任何人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

最后,朱瞻基挥了挥手。“好了,太麻烦了,这样吧,不想干的交出印信,想干的留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决断,不容任何人反对。

众人此时都在试探朱瞻基的底线。于是六七枚印信放在了朱瞻基的案桌上,这些印信代表着他们对朱瞻基权威的屈服,也标志着山海关守将们最终接受了朱瞻基的领导。

即便如此,朱瞻基的面色依旧毫无波动。

余下的十几名战士开始坐立不安,他们既不想离开,又难以留下。

在犹豫不决之际,朱瞻基面带微笑地对他们说:

“诸位,何须迟疑?我曾言,欲离去者,我绝不挽留。但若留下,心怀二意者,唯有一死!”

此话一出,怎能不令人感到寒意。

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很快变得识时务。

“末将愿听从太子差遣!”

“末将愿誓死追随太子殿下!”

“......”

朱瞻基听后,摆了摆手。

“好了,诸位请起。桃烟,向朝廷呈递奏折,今日留下的将士,官职一律提升一级。至于离去者,既然他们自认无法为朝廷效力,那就贬为平民。山海关乃军事要地,非百姓可居,限他们两日内离开,违者,依军法处置。”

“遵命。”

朱瞻基运用恩威并施的手段,显得极为巧妙。

普天之下,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

通过简单的奖惩,朱瞻基轻松地分化了守将。

对于赵飞熊的旧部,朱瞻基本不打算任用。他们既然主动要求离开,反而省去了他的麻烦。

会晤群臣很快结束。

夜深人静时,桃烟守在朱瞻基身边,轻声问道:

“公子,接下来有何打算?”

“别绕弯子,有话直说。”

桃烟点头,直言不讳:

“公子,那些被贬为平民的守将,恐怕会心生不满,我担心他们与瓦剌军勾结。守城官吏被撤换大半,即便我们的人接替,短期内也难免出现不和。若他们心生二意,瓦剌军来犯,恐怕难以应对。”

朱瞻基点头,这些他自然明白。

“你所虑之事,我已知晓。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坐等瓦剌军来攻。”

桃烟一愣,心想自己已够大胆,太子竟比自己更甚!

“公子,难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要主动出击?”

“哈哈,聪明,瓦剌军驻扎已久,他们之所以嚣张,是因为认为大明国力衰弱。若我们能一战挫败他们,短期内他们应不敢再来侵扰。”

“公子,话虽如此,但八旗军勇猛,人数众多。城内守军不足两万,即便倾尽全力,也未必能胜瓦剌军。瓦剌军八旗,强弓快马,我们并无优势。”

“桃烟,我自有妙计,这些事我自有决断,你不必担忧。”

朱瞻基自信满满,桃烟也不再多言。

但他百思不得其解,朱瞻基的自信从何而来。

朱瞻基做出决定后,毫不隐瞒。

他向手下士兵宣布主动出兵的计划,一时间引起哗然。

但在朱瞻基的威慑下,无人敢多言。

私下里,众人认为这位好大喜功的太子爷是被猪油蒙了心。

山海关易守难攻,正是因此才将瓦剌军牢牢挡在关外。

现在却想放弃这一巨大优势,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众人虽有怨言,但当朱瞻基身穿铠甲出现在阵前时,所有不满都烟消云散。

朱瞻基转身面对数万士兵:

“诸位,瓦剌军入侵,叩关而至,忍无可忍。今日我将效仿太祖、高祖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愿诸位听我号令,一举击溃瓦剌军!”

这些士兵大多血性方刚,近年来饱受瓦剌军欺凌。

赵家父子一直固守城关,对瓦剌军的侮辱只能忍气吞声。

如今有机会一雪前耻,士兵们心中波涛汹涌。

大明太子,未来的国君,都敢亲临战场,他们又有何惧?

“誓死追随太子,杀尽贼寇!”

不知是谁带头高呼,随后呼声震天。

巨大的声浪如同潮水般涌向朱瞻基。

朱瞻基抿嘴一笑,转身系紧头盔束带。

“桃烟,接下来全靠你了,记得看紧我,我不会武功,若再死于战场,那可就太不值了!”

“殿下,刀剑无眼,您实在不必亲自上阵!”

“这大明天下难道不是我的吗?他们能为国捐躯,我虽怕死,却也不会躲在人后,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