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阳一娇,冷心摄政王心狂跳

第47章 变化

字体:16+-

随着小太监声落,一道暗红色身影出现在宫院中。

应不染调整呼吸,拍了一下脸颊,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

“母后。”应不染一如往日,没有规矩地扑到皇后怀中。

皇后却反常地没有抱住她,脸上的神情是只有在处置后宫事务时,才有的严肃。

“染儿,你跟母后过来。”

应不染怔怔看着皇后向凉亭走去。

她突然有些害怕。

上一世,皇后这么严肃地看着她的时候,还是大理寺卿揭开她和江知年遮羞布的那一天。

那天兴乐宫很乱很嘈杂。

明明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却被几十盏宫灯照的灯火通明。

她浑身上下不着寸缕,身边还有只穿着一件上衣的江知年。

那日,江知年被御林军扣押,皇后解下自己身上的披风,裹在她身上。

那一晚,皇后的脸色也是这样严肃,她确保应不染被披风裹严实后,起身要应不染跟她走。

应不染看着被扣押在地上的江知年,心有不愿,一屁股又坐在床榻上。

母女二人寸步不让,在皇后一巴掌就要落在应不染脸上时,江知年突然冲起。

那本该打在应不染脸上的巴掌,被江知年领去。

“染儿,你在想什么?快来。”

应不染敛眸。

“你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为什么不去礼学?孟学士都告到母后那里去了,你身为嫡公主,自是要为其他公主做一个表率。”

说到这儿,皇后的尾音里,又多了几分委屈的意味:“寻常你每日都要在母后宫里躲懒,最近也不去了......可是厌倦了?要不母后遣人重新翻翻院子?”

应不染恍惚一瞬,沉默许久,才垂首淡淡道:“不用了母后,我只是最近忙着陪花朝,过几日便去陪您。”

皇后远远看了一眼寝殿方向,嗔怪的瞪了一眼应不染,道:“母后去看看太子妃,你跟着一起来。”

生怕应不染跑了似的。

皇后来这儿倒是没有什么吩咐,只是略微表示关心,就摆驾回宫。

好不容易送走皇后,应不染整个人都瘫在软榻上。

软榻是宫人新换的,先前那个因为紫苏睡过,沾了血渍,宫人说是不吉利,应是重新换了个。

这个软榻比之前的稍大一些,应不染整个躺下,脚跟距离边沿还有一寸的距离。

她的手习惯性的摸上挂在脖颈的玉佩,脑海里又想起紫苏满身血渍的场面。

应不染闭上眼,听觉因为失去视觉的原因,变得更加敏锐,她听到自己心脏急促有力的跃动。

经历这一遭,应不染开始动摇。

她是否还能向刚重生时一样,坦然赴死?是否还对死亡有着疯狂的执着?

应不染摇摇头,想把这些想法从自己的脑袋甩出去。

“染儿,怎么睡在这儿?”

指挥宫女收拾好耳房的颜花朝,终于得空回寝室。

一进寝室,就看到斜躺在软榻上的应不染。

她拍拍应不染的手臂,低声道:“染儿,霜降了,睡着冷了。”

应不染闻声,猝然睁开双眸。

她起身,感到身上确实有着丝丝缕缕的凉意。

是啊,霜降了。

天冷了,大梦该醒了。

应不染转身回到床榻上,脱了鞋袜,钻进被子里。

紫苏死了,原本忙碌的东宫,突然就闲下来。

应不染没死,颜花朝更是跳出了必死局。

而紫苏,这个一心只想着自己小姐好的小丫头,却阴差阳错的,死在了颜花朝去世的那一天。

紫苏的尸体是当天抬走的,却是在第二日夜里火化的。

只为了掩人耳目,把燃剩的骨灰,送到她爹娘手里。

颜花朝给紫苏准备了一个顶好的玉质骨灰盒,还在骨灰盒里装了几件首饰,都是紫苏平日喜欢的样式。

回禀的小太监说,紫苏的爹娘哭成了泪人,是推着平车来拉的骨灰盒。

纸钱撒了一路。

应不染不喜欢听。

上一世她见过太多哭昏厥过去的老人和女人,庭院摆放着一口厚重的木棺材,压抑的人喘不过来气儿。

她害怕看棺材,她总是幻想被抬到棺材里的尸体突然诈尸,变成僵尸掀开棺材盖,然后一蹦一跳的掐住她的脖子,一口下去,在她脖子侧边留下两个洞。

紫苏火化的第三天,颜花朝变得更不爱说话了。

她开始听皇后的话,一碗接一碗的喝苦涩的汤药。

开始向母后讨教后宫管理之法。

闲暇之余,也开始邀请各官员的夫人小姐到宫中小聚。

有时茗香品茶,有时欣赏字画,更有时讨论女红和音律。

但是再也不跟除皇后意外的后宫妃嫔多做接触。

东宫凉亭,颜花朝看着紫苏断气的耳房,淡淡道:“染儿,你生性善良,别去趟后宫那趟浑水了。明年春闱,找个如意郎君,嫁了吧。”

应不染垂首不语,她晃了晃鞋上的珍珠流苏穗儿,道:“我还是想寻个心里喜欢的。”

颜花朝还想再劝说她几句,但碍于身份,她又不能挑明应不染和江知年的关系。

应不染似乎不想再讨论这个话题,把手中的桂花糕一并塞进嘴巴,含糊不清地说了两句,就带着棉儿离开东宫。

*

次日一早,京中有学子诗会,孟修儒请旨带江知年出宫参加,所以整个兴乐殿没有一个人,连旬日守在殿门的御林军都不见踪影。

应不染推开殿门,踏步而入。

许是走得匆忙,今日院落里的落叶还未清扫干净,零零散散的洒落在地面上。

脚踏上去,发出窸窸窣窣的碎裂声。

应不染走进偏殿,这是江知年的书房,也是他们跟着孟修儒礼学的地方。

房间内有三张矮桌,上首的是孟修儒的,堆满了书卷,还有一个一尺长的戒尺。

下首并排放的两个桌子,是她和江知年的。

那个笔墨纸砚摆放整齐的是江知年的,那个空无一物的,是自己的。

应不染坐在江知年的矮桌上,看着那个缺了一角的砚台出神。

这还是她摔坏的。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江知年一直都未更换,直到上一世,她有一次生气,把这个砚台摔个彻底,才勉为其难换了一个新砚台。

应不染一看就堵一口气,江知年买了个一模一样的。

像是刻意跟她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