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流放宁古塔,我打猎带娇妻吃香喝辣

第114章 卢象升的到来

字体:16+-

“制作粗纸的方法其实不难,首先就是选原材料,最好就是用桑树皮加上稻杆,这些东西我们应该不缺!”

没错,怎么可能缺这两样东西?尤其是北方!

找来了原材料,然后就建造大水池,实在是没有大水池的话,挖很多个土坑也可以。

当然了,陈嗣业这边就可以建造大水池。

在大水池里面放满清水,然后把桑树皮和稻杆放进去浸泡。

嫌慢的话,可以去踩踏,把那些杂质去除为止。

去除杂质之后,加入草木灰,放入大缸里,混水搅拌,然后用大火熬煮。

接着用制作好的模具,去捞已经凝固在水上的纤维,这就已经是湿纸了。

将湿纸风干晾干,就成了有一点黄的纸张,虽然有点黄,又比较粗糙,但确实能用。

整个过程不过十五到二十天。

看起来其实非常简单,但是也要把握好,否则做出来的纸很可能碎掉,也很可能斑斑点点。

有陈嗣业把关,肯定是能够制作出纸张的,解决了他们的一大问题,少了一笔开支。

这就是现代人总结的最简单的制作纸张的方法,一锅可以出很多纸的,所以造价还是比较便宜。

主要是缺少机械,否则能够更便宜。

大家对陈嗣业实在是太敬佩了,简直是无所不能。

可以说他们现在的地盘能够发展的这么好,陈嗣业第一功。

既然已经做出了纸,陈嗣业还用泥土烧制碗,盆,勺子等!

不是瓷器不好用,而是瓷器比较贵,那就用陶器。

现代方法烧制陶器,制作一些粗糙的陶器,实在是太便宜了,比古代肯定便宜多了。

卢象升来了,自从那次大战过后,他被赏赐了,但他还是辞官卸甲归田。

现在的他还算是有一点家底,所以来陈嗣业这边看看。

陈嗣业说的那么好听,但是得亲眼见识过才算数。

卢象升还带了家眷来,那就是他的孙女,他特别疼爱这个孙女。

“真是没想到,这里的老百姓都能够吃饱穿暖!”

家仆不禁感慨。

毕竟这是他们亲眼所见,还问了老百姓的。

米缸里有面粉,地窖里还存了晒干的粮食。

堡里面几乎都是泥砖瓦房,还有一些青砖瓦房,那些住青砖瓦房的肯定是稍微有钱一点的。

甚至每个堡还有一间国营杂货铺!

“这种灾年,大家还能吃饱穿暖,家有余粮,甚至能够去采买一点物品,真是奇迹。”

“没错,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我们已经逛了好几个堡,应该假不了的,不如去镇上看一下吧!”

卢象升点了点头,希望镇上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惊喜。

镇边缘,依旧有农家。

但是到了镇上,几乎都是青砖瓦房,甚至还有住别墅的。

“有作坊,规划的很好,连成了一片。还有商铺街,也都规划好了……”

“几位客官,需要买布吗?我这里的布还是挺便宜的。”

卢象升跟着那人走进了店里,“嚯,连江南的丝绸都有?”

“有,从江南那边运过来的,贵是贵了点,但是没办法,成本在那!”

“也有便宜的,皮衣皮裤皮靴,耐穿的很。”

这边放牧的人多,所以皮制品要比关内便宜。

卢象升给自己买了一身皮衣皮裤皮靴。

总之,镇上的繁荣,带给了他很大的感触。

接着,他又去了县城,还去了大城。

“这个陈嗣业了不得啊!”卢象升感叹道。

他最后去见了陈嗣业,对于卢象升的到来,陈嗣业非常高兴,也热情接待了他。

“卢帅,您能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

“客气了,你能把海西女真人的地盘,治理的井井有条,我才应该佩服你。”

“只要你心里想的是老百姓,自然可以做好。”

“说的好!”

“卢帅不想打仗,想不想帮我治理地方?”

“我?”

“您不是卸甲归田了吗?反正没事做,总不能坐吃山空,真让你去种地,可能还不习惯,不如来这里帮一帮我!”

卢象升呵呵一笑:“我只怕做不好!”

“只要你一心为了老百姓,什么都能够做好,你就去纠察院,当纪检委员。”

“盛情难却,我可以试试!”

“哈哈哈,那就辛苦卢帅了。”

卢象升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留下来,他的家人陈嗣业会接过来的,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卢象升在晚年的时候能为老百姓做一点事,他其实也是很高兴的,何况还有俸禄,不会坐吃山空。

在陈嗣业这,当官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了,所以才贪污成风。

陈嗣业把俸禄调高了,再贪污的话,那就得狠狠的处罚。

卢象升的家族还是很多人的,随他的家眷一起来的,还有卢家的一支商队。

商人逐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陈嗣业这里,并不重农抑商,只要你有本事,不违法就行。

他这里有商队跟大清交易的,还有跟辽东军交易的,跟朝鲜,跟喀尔喀蒙古,厄鲁特蒙古,乌思藏等地方交易的。

不怕卢家商队来这里做生意,就怕你不来。最好江南那边也能来商队……

在陈嗣业的地盘,地都是国有的,不存在地主这个阶级。

由政府有关部门登基分配好土地,给农民种。

五年重分!

连农民都只有租种权。

山,河,湖,海也都是国有!

至于镇,县,城分配的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也都是国有,大家只有使用权。

想要继续用,那就得交土地使用税,不过,土地使用税很低。

甚至连很多产业都是国有的。

卢象升在这里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才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待下来的信念。

只是,陈嗣业这边想要继续扩张,就有些乏力了。

北边苦寒,西边是草原,东边是大清,南边是大明。

陈嗣业的想法是,出海!

从图们江出海口出发,前往倭国,朝鲜,可以的话,甚至去大明的山东,浙江。

这个想法,惊呆了博果尔。

老实说,他路战可能无敌,但是海战的话,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