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明

第十八章 罢战

字体:16+-

“这他妈的打得叫什么仗!”

一进帅帐傅成就骂骂咧咧起来,好不容易盼着杨镐倒霉,战斗减员,滚到汉城去养伤了,邢玠也愿意用他们,眼看着就要有立功的机会了,可是这一战打得实在是窝囊透顶。

小西行长所部完全都所在了顺天城内,打定了主意要做缩头乌龟,明军这边又是攻击不顺利,打了一天也没个结果,还白白折损了五六百弟兄。

李如楠心里也是憋着一肚子的火气,见傅成还骂起来了,更是火大:“你叫唤个什么,老子还有气没出撒呢?”

如果李如楠要是把全部的实力全都拿出来的话,攻克顺天城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他敢吗?

不提要保存实力的问题,单单是明军另外两路进攻不顺,李如楠就没办法放开手脚的大干一番。

麻贵在蔚山那边打了个不胜不败,看意思是打算要围城,将敌人困死了,邢玠那边一开始打得倒是气势汹汹,可惜虎头蛇尾,一个军粮不足就困住了邢玠的手脚,结果延误战机,被岛津军杀得大败,眼下也回了汉城休整。

就算李如楠这边能够攻下顺天城,战略意义也已经不大了,充其量,能够让倭寇进一步压缩战线,最终逼迫倭寇撤军。

将倭寇赶出朝鲜,显然不是李如楠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也不是他的最终目标,要是朝廷允许的话,他恨不得现在就能杀上日本去。

刘千里已经送来了情报,丰臣秀吉是不行了,眼看着就要油尽灯枯,这个时候,是日本最为混乱的一段时间。

在朝鲜战争中,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德川家康想要上位,丰臣氏想要保住他们的地位,还有那么多野心家也纷纷粉墨登场,这个时候,李如楠要是能趁机掺和一脚的话,绝对能把日本这滩浑水搅得更乱。

可问题是,李如楠有机会吗?

辽东方面的情报先是,努尔哈赤已经准备要清理舒尔哈奇了,一旦舒尔哈奇完蛋的话,接下来,野猪皮要干什么,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所以李如楠现在也很矛盾,他必须打顺天城,打下了顺天城,就能逼迫倭寇撤军,到时候他就能快些返回辽东,去准备和努尔哈赤的大战,可是他又不想打顺天城,倭寇的战斗力不差,强攻的话,肯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个代价是李如楠不想承受的。

结果就这么矛盾着,糊里糊涂的打了一天,折损了不少人马不说,连顺天城的城墙都没登上去。

傅成被李如楠骂了一通,这会儿也老实了,缩着脑袋,小声问了一句:“大人!您看明天这仗可怎么打啊?”

李如楠也在为这件事头疼,正琢磨着,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传来,李如楠连忙起身大声道:“外面怎么回事,谁再开炮?”

不多时就有人入内禀报,原来是水军统领邓子龙率领水军,趁涨潮之际向顺天城迫近,同日军开始交战。

“娘的!水军都不知会老子,擅自行动,置国家大事如同儿戏!”

傅成忙道:“大人!不如趁着现在出击,攻取顺天城!”

李如楠没好气的骂道:“打个屁!听炮声,就知道水军进攻不力,现在进攻,黑灯瞎火的,不是给倭寇当活靶子吗?立刻派人去知会邓子龙,告诉他,他想找死,老子不管,别他娘的让弟兄们白死了!”

对邓子龙,李如楠其实还是十分钦佩的,邓子龙的生平,称得起是草根崛起,早年因生计所迫,游走四方。嘉靖八年遇吉水罗洪先,技艺大有长进,在罗洪先的帮助下,邓子龙考中了武举,从此走上了他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

邓子龙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朝面临内忧外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当时中国沿海饱受日本倭寇和海盗的侵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很大损失。

邓子龙毅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中,率领江西官兵进驻福建泉州一带,英勇抗击倭寇达十余年,先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大小数百战,屡立战功。

他先后受陈晋德、吴桂芳、殷飞茂、郭成、张元勋等文武官员的器重,一步步由一名下级军官成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将领,他的许多军事思想和理论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万历二年抗倭战争基本结束以后,邓子龙被调回江西,先后任抚州把总、鄱阳守备,并在江西铜鼓一带成功平定了李大銮起事。在巡抚潘季驯的举荐下,邓子龙由铜鼓石守备升任浙江参将,巡视宁波一带海防。

万历九年,邓子龙奉命进入黔任武靖参将,一举平定了“五开兵变”,威名传播大江南北。

万历十一年,缅甸东吁王朝在统一全缅以后,不断发动侵袭中国云南边境的战争,蚕食中国领土。在云南巡抚刘世曾和巡按董裕的请求下,万历皇帝命令邓子龙率军三千驰援云南。

邓子龙到达云南前线以后,积极进行防御作战,先后取得了姚关偃草坡、攀枝花、湾甸、耿马三尖山等战斗的胜利,并配合随后到达的刘部乘胜追击,长驱而入,攻下缅甸副都阿瓦,沉重打击了缅甸侵略者的气焰。

邓子龙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在云南边境指挥了多次御缅战斗,使缅甸侵略者不敢越边境一步,为巩固边疆、建设国防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很快占领朝鲜全境,应朝鲜国王李昖的请求,明朝政府派出援兵进行干预,并将日军击退压缩在沿海一线。

为了给日军致以沉重打击,明朝政府决定组建海军,并由已解甲归田的老将邓子龙出任明朝水师副总兵,率领中国水师援朝抗倭。

在历史上进行的露梁海战中,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将与朝鲜民族英雄、水师统制使李舜臣不幸阵亡,壮烈牺牲。

李如楠之所以对邓子龙恶语相向,也是事出有因,那就是邓子龙救过野猪皮的命,也因为这件事,在历史上邓子龙成为整个清代皇室顶礼膜拜的保护神。

邓子龙与努尔哈赤是什么关系?

邓子龙是一个汉族将领,为什么成为满族皇室崇敬的对象?

历史上,努尔哈赤欲起兵攻明,经常亲自微服到辽东一带侦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努尔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鲜的过路明军抓获,交给了开赴抗倭前线的副总兵邓子龙。

努尔哈赤过人的胆识,深受邓子龙的赞赏。邓子龙便放走了这位后来开创了一个新王朝的开国大帝。

为了报恩,努尔哈赤为在朝鲜阵亡的邓子龙立了庙,并把邓子龙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圣殿“堂子”中祭祀,随着堂子迁往北京,邓子龙的神像一直在尚锡神亭中安放,直到清末,所以堂子又称“邓将军庙”。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一则《迎祭邓将军》,写的就是顺治帝出东直门迎邓将军神位于大内供奉,顺治帝对如此大张旗鼓迎奉一位前朝将领感到大惑不解,便问手下大臣谁知道这个邓将军是何许人也。一位近臣说,这位邓将军,就是万历年间援朝殉难的副将邓子龙。

后世庚子事变,慈禧太后下令荣禄进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私下与联军保持关系的荣禄不想得罪列强,就找了一个绝好的借口:清廷的堂子就在御河桥东交民巷使馆区,若炮击使馆,势必危及堂子的安全,堂子中有清室视为保护神的邓子龙的庙宇。

荣禄正是利用皇室对邓子龙的敬畏心理,达到了避战目的,果然,慈禧放弃了炮轰之举。由此可见,邓子龙在当时对皇室影响之大。

前世,李如楠只把这件事当成了野史传说,可谁知道这件事居然是真实发生了,就在去年,刘千里就探查到,邓子龙确实抓住了窥探大明军情的努尔哈赤,后来因为**四射的对上了眼,就把野猪皮给放了。

如果不是因为顾忌着对方是个大英雄,老将军的话,李如楠都想带兵去找邓子龙算账了,他这边千辛万苦的要除掉这个祸害华夏江山的通古斯酋长,可邓子龙却仅仅因为努尔哈赤演戏很精彩,就把这个民族大敌给放了。

此时海面上打得热闹,李如楠派人去侦查了一下,基本上可以确定邓子龙的这次偷袭失败了。

原来正打着呢,潮汐突然退去,明朝水军共有战船二十三艘搁浅在海滩上。搁浅的战船随后被日军放火点燃,明军死伤及被俘者甚众,朝鲜水军的正四品武将禹寿也被日军火绳枪击中。

傅成闻言小声道:“大人!要不要出兵牵制一下,否则水军的弟兄们可就~~~~~”

“用得着你说!”李如楠没好气的打断了傅成的话。

虽然恼恨邓子龙放走了野猪皮,可李如楠也下不了那个狠心,真的坐视自己人战死,当即就点齐了人马,朝着顺天城扑了过去。

这黑灯瞎火的,攻城自然是不行的,不过壮一壮声势,朝着城内轰上几炮,为水军撤退争取时间,还是可以的。

果然,李如楠这边一动,原本打算乘胜追击的小西行长也不敢动了,顺天城没有多少火炮,想要对抗明军的大炮,都要靠水军船上的大筒。

等到水军都退走了,虽然船只损失不小,但好在人员伤亡不大,总归是不幸当中的万幸了。

转天,李如楠还在想着该怎么进攻的事情,却接到了邢玠发来的军令,让他立刻撤军。

“撤军!大人!这个时候撤军,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听到要撤军,傅成第一个就叫嚷了起来,他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让他撤军,这让他如何接受。

李如楠也不想就这么撤军,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只是打了一天就要撤军,岂不是太憋屈了。

“军令如山倒,却也不是我们能违抗的!”

傅成还是心有不满,道:“大人!不如让末将带着弟兄们再攻一天,倘若事不能成,再撤军可好!?”

李如楠有心答应,可是他很清楚,这个时候他绝对不能这么做,现在不知道有多少眼睛都在盯着他,特别是之前有过过节的杨镐,一旦他违令不尊的话,被杨镐抓住把柄,等到回朝之日,还指不定要怎么搬弄是非呢。

上次没有万历皇帝的圣旨,没有五军都督府的军令擅自出兵,就差点儿热闹了万历皇帝,好在运气不错,得了传国玉玺否则绝对够他喝一壶的了。

“邢大人既然来了军令,我等还是遵照军令形事的好!”

当天,包围顺天城的中朝联军开始撤退,明军此时尚有一万余兵力,比起进攻泗川的邢玠所部来说,李如楠这边的情况要好得多。

水军亦于当天解除了对顺天城的海上封锁而退回古今岛,以此,中朝联军对顺天城的攻略作战以失败而告终。

中朝联军在攻打顺天城失败后,李如楠所部也没有立刻撤回汉城,而是接到了邢玠的命令,改为在顺天附近监视日军,以实现对顺天城的牵制。

虽然此次军事行动,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却也看得出来,日军上下对这场战争已经失去了信心,从万历二十年入朝,到现在,日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七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应不足,屡败厌战,士气低落。

日军与明朝军队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众。是时,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

最终征战一生的丰臣秀吉因为朝鲜战争的失利,羞愤积郁,终于要去见他信奉的天照大神了。

伏见城内,丰臣秀吉就快要走到他人生的尽头了,此刻在他身边的只有一个石田三成,石田三成的手上捧着的正是当初万历皇帝给丰臣秀吉的圣旨。

“太阁大人!真的要念吗?”

丰臣秀吉强打着精神,点了点头,道:“念!就算是去了天国,我也要记住明国皇帝带给我的屈辱!”

石田三成没办法只能将圣旨展开,一字一句的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宜讃彜章。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

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朕恭承天命,君临万邦,岂独又安中华,将薄海内外日月照临之地,罔不乐生而后心始慊也。尔日本平秀吉比称兵于朝鲜,夫朝鲜我天朝二百年恪守职贡之国也,告急于朕,朕是以赫然震怒,出偏师以救之,杀伐用张原非朕意。乃尔丰臣行长遣使藤原如安来,具陈称兵之由,本为乞封天朝,求朝鲜转达,而朝鲜隔越声教,不肯为通。辄尔触冒以烦天兵,既悔过矣。今退还朝鲜王京,恭具表文,仍申前请。经略诸臣前后为尔专奏,而尔众复犯朝鲜之晋州,情属反覆,朕遂报罢尔者,朝鲜国王李昖为尔代请,又奏釜山倭众经年无哗,专俟封使,具见恭诚。

朕故特取藤原如安来京,今文武群臣会集阙庭,议审始末,并订原约三事:自今釜山倭众尽数退回,不敢留住一人;既封之后,不敢别求贡市,以启事端;不敢再犯朝鲜,以失邻好。披露情实,果尔恭诚,朕是以推心不疑,嘉与为善。

口敕原差游击沈惟敬前去釜山宣谕,尔众尽数归国,特遣后军都督府佥书署都督佥事李宗诚为正使,五军营右副将左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杨方亨为副使,持节赉诰封尔平秀吉为日本国王,赐以金印,加以冠服,陪臣以下皆各量授官职,用溥恩赉,仍诏告尔国人,俾奉尔号令,毋得违越,世居尔土,世统尔民。

盖自我成祖文皇帝赐封尔国,迄今再封,可谓旷世之盛典矣。自封以后,尔其恪守三约,永肩一心,以忠诚报天朝,以信义睦诸国,附近夷众务加禁戢,毋令生事于沿海。六十六岛之民久事征调,离弃本业,当加以抚绥,使其父母妻子得相完聚,是尔之所以仰体朕意,而上达天心者也。至于贡献,固尔恭诚,但我边海将吏惟知战守,风涛出没,玉石难分,效顺既坚。朕岂责报一切,免行俾绝后寡,遵守朕命,勿得有违,天鉴孔严,王章有赫,钦哉故谕!”

丰臣秀吉听着,表情则随着诏书的不断诵读声愈加阴沉,双拳紧握,青筋毕露,好不容易听得石田三成读完,丰臣秀吉突然长出了一口气,笑了起来。

“狂妄自大的明国人,总有一天我国会征服你所统领的那片土地,让所有的明国人都成为皇国的奴隶!”

说完这句话,丰臣秀吉突然脑袋一歪,就这么带着他疯狂的梦想离开了人世,留下来的则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和一副烂摊子。

丰臣秀吉死后,原本受命辅佐丰臣秀赖的前田利家老病缠身,已经无法处理政务,所有的权利都顺理成章的落在了五大老之中排名第二的德川家康手上。

德川家康自然不想再继续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了,当即就表明了态度,要撤军,和谈!

就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后,德川家康便赶往了加贺国,他虽然趁着丰臣秀吉病逝的机会,掌控了日本的权柄,但是在这个国家,还有一个男子的态度,是他不能忽视的。

这个男人就是日本加贺百万石的藩主前田利家。

如今前田利家也已经病入膏肓,恐怕很快就要不久于人世了,但是凭借着威望,他依然对日本的走向有着不可轻视的地位。

前田利家的一生,可以说亲历了整个日本战国的历史,他原本不过是尾张海东郡荒子城主前田利昌的四子,因为善于舞枪,人称枪之又左。

十四岁时前田利家作了织田信长的随身小姓,其玩世不恭的态度与织田信长很相似,因此得到格外的宠信。

永禄年间,织田信长设赤母衣众与黑母衣众,前田利家与佐佐成政分别担任笔头。以后作为织田信长的旗本武士随军出战。

但是后来却因为将同为织田信长侧近的十阿弥斩杀,差点因此被织田信长处死。后来因为在桶狭间合战、美浓进攻时作战勇猛,才得到赦免,经此事故后前田利家收起幼时的浪荡,开始变得成熟、稳重。

原本前田利昌过世后,前田家由前田利家的长兄前田利久继承前田家,但是不久之后,织田信长就命其继承前田家,原因是前田利久体弱多病,不能上战场,前田利久遂被迫离开尾张荒子城。

随后,前田利家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一起协助柴田胜家经略北陆。受封越前今立、南条两郡。

前田利家一边随柴田胜家转战,一边在治理领内二郡时展现行政能力。上杉谦信死后,前田利家趁上杉家“御馆之乱”,攻占了上杉家在北陆的大片领地。

当上杉景胜继任家督,领兵出战时,前田利家因加贺一向一揆暴乱而归国,两军未能正面交锋。

转年,前田利家被织田信长封到能登,用了一年的时间镇压了领内的上杉势力。之后,前田利家成为柴田胜家的助手,参与平定北陆地方的战事。

本能寺事变爆发后,由于前田利家的女儿豪姬是羽柴秀吉的养女,算是有亲戚关系。秀吉与柴田的关系逐渐恶化,这让前田利家很苦恼。一个是对自己有恩的上司,一个是自己的好友。在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下,前田利家还是以柴田胜家属臣的身份参加了贱岳合战,但是没有倒向任何一方作战。

柴田胜家兵败自杀后,前田利家改仕秀吉,领加贺、能登两国。之后前田利家在丰臣秀吉麾下建立许多战功,成为丰臣秀吉身边的重臣。

并在小牧长久手之战等重要的战役中出战并作出重要贡献,德川家康降服之后,丰臣秀吉规画出五大老与五奉行的政治体制,让他们在自己死后辅佐其幼子秀赖,而利家就名列五大老第一。

纵观前田利家的一生,初期不过是一个出身普通的武士,冲动莽撞的年轻人,中期成了一个踏实勤谨中坚派将领,到了后期更是一跃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大名,无论能力,地位,声望均凌驾于诸侯之上,在丰臣秀吉之下唯有德川家康可与之相较,也只有前田利家可以协调诸多实力派的丰臣系大名和外样大名们与德川家康相抗衡,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非常成功的人生。

说到前田利家,不能不谈芳春院这位杰出的女性。如果说丰臣秀吉的天下一半是北政所的功劳,那么说前田利家的成就离不开芳春院的贡献也未尝不可。

丰臣秀吉和前田利家的友谊,宁宁和阿松这两位闺中密友的友谊,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可以说正是因为阿松和太阁夫妇的关系,才能够让前田利家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才会让丰臣秀吉始终对前田利家推心置腹,不断的越级提拔前田利家,到最后连自己最疼爱的丰臣秀赖也完全托付给前田利家来照顾。

德川家康对前田利家的顾忌,可是说是摆在明面的,任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时候,前田利家虽然病了,甚至可以说是即将不久于人世,但是前田利家的态度,在此时依然十分重要。

“前田殿下!身体可否康健了!?”

前田利家勉强坐着,脸上的血色已经很淡了,他自己也很清楚,人生即将就要走到尽头了,他猜到了德川家康会来,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德川殿下!大阪城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德川家康在前田利家的面前可不敢表现的过于倨傲,忙道:“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太阁殿下的遗体已经安葬了,遵照太阁殿下的遗命,我已经颁布了撤军的命令。”

前田利家微微一笑,道:“太阁的遗命,德川殿下!恐怕是你自己的意思才对吧!”

德川家康闻言,面色一变,干笑道:“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前田利家道:“我看的很清楚,别人也很明白,征服朝鲜,进而征服大明是太阁殿下毕生的梦想,如今事业尚且没有完成,他就是死了,依着他的性格,又怎么可能放弃呢?”

德川家康知道这件事瞒不过最了解丰臣秀吉的前田利家,便道:“不知道前田殿下的意思呢?”

前田利家咳嗽了两声,道:“撤军吧!这场战争再继续进行下去,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日本根本就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各地的大名和百姓对这场战争也早就感觉到了厌烦,还是尽快结束吧!日本的秩序需要立刻恢复,这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德川家康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之前还在为如何说服前田利家担心过:“您能这么想,那是再好不过了!同时我还准备和明国,朝鲜进行和谈!”

前田利家一笑,道:“这件事,我想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德川家康疑惑道:“您为什么会这么看,据我所知,这场战争让明国和朝鲜也感觉到了疲惫,他们肯定会十分乐意进行和谈的。”

前田利家摇了摇头,道:“那只是你的想法,朝鲜或许会迫于我们的武力,同意和谈,但是明国绝对不会,之前他们答应了和平,但是却被太阁殿下拒绝了好意,明国人是最注重脸面的,尤其是身为一国皇帝的那位,他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战,所以绝对不会同意和平,如果不是因为明国现在自身也在遭遇叛乱,天灾的话,我想我们现在就可以准备应付,明国随时会到来的攻伐了。”

德川家康闻言一惊,他没想到前田利家居然能看的这么长远,如果前田利家现在不是病入膏肓的话,日本未来究竟由谁来做主,或许还犹未可知。

前田利家接着道:“德川殿下无须担心,前田家能够从一个小豪族发展成为现在的加贺,能登百万石的藩主,已经满足了,对于日后,前田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支持德川殿下的,这一点请您放心,我是一个快要死的人了,我随时都有可能去见织田殿下和丰臣殿下,有些话,我想要对你说,日后的日本,没有人能够压制住你了,不过还请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不要难为织田家和丰臣家的后人,请您务必答应。”

前田利家说完又是一阵咳嗽,好半天才止住,强撑着道:“还有一件事,明国的报复你暂时可以不用去考虑,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能不担心,我想您也已经查明了,向我国大肆出售福寿膏的人,就是之前在朝鲜战场上杀死了加藤清正殿下的李如楠,这个人对日本极其不友好,不但在战场上手段极其很辣,而且还十分有头脑,之前我派人去明国的辽东查访过了,他的实力虽然十分隐蔽,但是却很可怕了,德川殿下,在您的实力还无法与他抗衡之前,千万不要激怒他,千千万万不能!”

前田利家的话德川家康听没听进去,没有人知道,德川家康离开之后的第三天,前田利家便与世长辞了。

就在李如楠从顺天城外撤军的半个月之后,从日本本土来的使者进入了顺天城,小西行长在接到命令以后,也着手开始准备撤军回国。

很快,各地的日军也相继接到了命令,开始准备撤军回国。他们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因为根本就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如今丰臣秀吉死了,日本国内,政局动荡,所有人都想着回去捞好处,谁愿意继续陷在这个泥潭里面。

日军开始撤退的消息很快就被已退回古今岛的中朝联军水军得知,邓子龙立刻决定出击,联军水军再度行至顺天城附近海域事实海上封锁,对日军的撤退进行阻拦。

小西行长不得不再以派遣人质的方式同明朝水军将领邓子龙进行交涉,以期和平撤退,但这一议和的行为,却遭到了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的强烈反对,并继续主张进攻日军,故中朝联军水军并未后退,而继续在这一海域实施海上封锁。

得知小西军撤退受阻的消息后,已从泗川撤退的岛津义弘、立花宗茂、高桥直次、寺泽广高、宗义智等诸将立即编成了水军船队,前往救援被中朝联军围困的小西行长。

而探知日军援军前来的中朝联军水军,随后便前往迎击。两军随后在露梁海峡遭遇,发生激战。此战,亦为整个朝鲜战争中的最后一战。

日军水军分别抵达南海岛西北的小岛和竹岛南面之时,遭到埋伏在南海岛西北港湾的明朝水军和观音浦的朝鲜水军的南北夹击,战斗随之打响。

日军前锋伤亡甚大,但中朝联军水军先锋亦被日军击退至观音浦。见自军先锋被击退,明军水军主力随后冲入岛津军本队所在之处,同日军进行混战。

被明军突入的岛津军伤亡惨重,岛津军将领桦山久高所率之备队虽成功突破露梁海峡,但自备队亦被联军水军分断。随后因不明附近海域情况,误打误撞中冲入了朝军水军集结地的观音浦,战船也搁浅于海滩之上。

桦山久高不得不弃船上岸,徒步横穿至南海岛东岸得以逃生。而主将岛津义弘所乘之船也因为潮汐的原因与船队脱离,被联军战船包围后一时间几乎陷于绝境,在其他战船的奋死救援下才得以脱离险境。

战况于日军不利,加之天色已渐渐明亮,大势已定,日军遂回师撤回。此战捕获日本船百艘,击沉二百艘,击杀日军五百,俘虏一百八十余,日军溺死者无数。

明军主将邓子龙、朝军主将李舜臣亦在交战中全都身负重伤,陈璘也曾陷于日军重围之中,眼看三人都要战死杀场之际,突然一队明军加入了战场,巨大的战舰,犀利的炮火,立刻将日军舰队击溃。海战结束后中朝联军水军见日军退却,随后全力追击,因而对顺天城的海上封锁也就此解除。

而那一支突然加入战场的舰队,也在战后,立刻就消失了,让死里逃生的邓子龙等人想要答谢一番都找不到人。

见海上封锁解除,小西军避开发生海战的南海岛北部,从南海岛南部经大迂回后,平安到达巨济岛。南海岛残存的桦山久高收罗了大约五百人的岛津军后亦平安撤退至巨济岛。

随后日军其余各部,各自撤退,李如楠虽然有心追赶,却被邢玠军令所阻,也是无可奈何,至此,出征朝鲜的日本大名已全数从朝鲜撤回日本,丰臣秀吉的征服朝鲜和明朝的计划也就此终结,朝鲜战争也就此落下帷幕。

战后的和平交涉由德川家康主持,由对马岛的宗氏负责进行。为了恢复同已经断交的李氏朝鲜面的关系,日方向朝鲜派出了通信使,而为了打探日本情报,朝鲜政府亦派出了惟政作为探贼使抵达对马岛,在宗义智的协调下,惟政同宗义智一到到达伏见城同德川家康会面。

惟政在确定了日本的实权已经转移到德川方,并确认了德川家康的和平意向以后,朝方随后向日本派遣了称为回答兼刷还使的正式使节觐见德川家康,同日方恢复了外交关系。

而大明方面,正如前田利家所预测的那样,万历皇帝对于和日本讲和完全没有兴趣,此刻大明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对杨应龙的战斗当中。

对此,李如楠已经完全不关心,他现在只想着立刻返回辽东,通过情报,李如楠已经确定,努尔哈赤要动了,而且就在最近。

一个月之前,努尔哈赤突然派次子代善袭击了舒尔哈奇的新营地,抓捕了舒尔哈奇父子,而后便将舒尔哈奇的长子阿尔通阿斩杀,囚禁了舒尔哈奇,只是在代善等人的求情下,宽恕了舒尔哈奇幼子阿敏。

可以说,眼下在女真族内,除了一个还在挣扎着的叶赫女真之外,已经完全没有了努尔哈赤的对手。

既然基本上没有了对手,那么接下来努尔哈赤要干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之前的漠北大战,辽东积蓄了多年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虽然经过了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实力恢复了一些,可是却也难以和努尔哈赤对抗。

李如楠如果还在朝鲜的话,一旦努尔哈赤发难,他的家人可就危险了。

返回辽东,在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邢玠等人几乎都没有阻拦,这个时候李如楠回去,对他们可都是天大的好事,朝廷很快就要派人过来了,到时候李如楠的那些功劳自然可以全都转移到他们的身上,反正李如楠也不在这边,既然要回去,那显然是要放弃功勋了。

“大人!为何现在回去,朝鲜奉上的钦差就要到了,这个时候回去,我们岂不是真的要白忙活了!”傅成显然对李如楠的决定有些不满。

李如楠此刻心事重重,见傅成抱怨,顿时没好气的说道:“你懂什么,辽东才是我们的根基,眼下辽东不稳,一旦努尔哈赤发难,根基没有了,就算是皇帝将天下都封给咱们又有个屁用,回去!到时候仗有的你打,功劳,万岁爷不封,老子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