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軍閥

第六章 孫府逸事

字體:16+-

武昌的新軍起義成功的消息通過電報傳播到了整個神州大地,各地群情洶湧,革命黨人更是肆無忌憚的四處奔走,企圖把武昌起義變成燎原之火,繼而發動全國範圍內的起義。

說起來,這武昌起義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性的。

甲午慘敗後又遭遇庚子國恥,使得滿清朝廷下定了決心開始新政,辦新式學堂,建鐵路,鼓勵工商業,編練新軍,送了大量的學子出洋留學,十年來取得的成功也算頗為豐厚,工商業得到極大發展。但同時也種下了禍根,出洋的那些年輕學子們接觸了國外,開了眼界,了解了自由為何物之後,自然對滿清統治下的國內越發不滿。任何一個高度集權的政府開啟民智後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對於滿清來說也不例外。

而鼓勵工商業後,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資本家們也不再滿足於輕工業,開始把目光瞄向了鐵路等重工業追求更加大的利潤,同時追求利潤的資本家自然對朝廷屈服於列強,出賣眾多路權和礦產以及關稅被外人所把持所不滿,更關鍵的是自發匪之亂後國內開啟厘金製度用以彌補財政不足從而導致國內厘金關卡林立,這對影響商品流通而言沒什麽,但是其關鍵點在於厘金對國貨、洋貨的區別對待使得國貨競爭力不足,以上種種導致了工商界對朝廷的嚴重不滿。

同時辦新軍和開啟新政的話需要花費大量的銀錢,可是朝廷沒有怎麽辦呢?答案就是濫發銅錢,增加厘金,加大賦稅,這些舉措雖然暫時掩蓋了清末時期的嚴峻財政問題,但是普通民眾承受著越來越高的通貨膨脹,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由此激發極大的民怨。

當有了追求理想的革命黨,有了追求利潤的資本家,有了滿腔怨氣的普通民眾。這三者聯合起來直接導致了武昌起義的爆發,其實就算武昌起義不成功,那麽不用多久也會有南京起義,太原起義。總之革命已經不可避免,所以武昌起義成功後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日淩晨,漢陽新軍響應武昌起義,起義新軍迅速控製了漢陽,隨即向漢口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