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號,得到袁世凱命令給湖北民軍施展壓力的馮國璋派遣一部從蔡甸渡漢水,意圖從側後迂回攻擊漢陽民軍,另外又派了一部繞過了黃陂準備牽製武昌方麵。
對於清軍展開的部署,黃興對著地圖苦思冥想許久後,卻是找不到什麽破解的方法!這一方麵是因為武漢三鎮中的民軍實力遠遠弱於清軍,而另外一方麵也和黃興的指揮才能有關。黃興並不知什麽職業軍官,有限的部分軍事知識都是多次小規模暴`動中得來的,實際上現在湖北民軍中的出身於清末新軍的絕大多數職業軍官都比他強,如果黃興不是同盟會的領導人那裏能輪得到他來指揮這場戰役啊!
可是偏偏這黃興又沒什麽自知之明,屢戰屢敗還死抓著軍權不放手。
湖北民軍有了這麽一位總指揮官,可偏偏對上的是號稱北洋三傑的馮國璋,馮國璋帳下還有諸多大名鼎鼎的北洋將領,這些人裏頭很多都是往後數十年軍閥混戰裏頭的名將。不得不說,湖北民軍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黃興麵對馮國璋的兩路進攻,苦思一夜之後才派出了一部民軍渡江,試圖襲擊清軍,但是兩者的戰鬥力相差太大,剛一接觸民軍就崩潰了,隻剩下不到半數的人逃回了武昌。
雖然對於南方民軍而言湖北前線的戰事不利,但是十三號這天卻是發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山東獨立了!
早先好幾天的時候,山東的同盟會主事人徐鏡心就聯絡山東各界人士召開會議,提出了激烈無比的獨立大綱,不但要與清政府割斷關係,而且提倡凡是漢人都有對滿清複仇的義務,然而拒絕承認一切關於山東的條約,也就是說不承認滿清和列強簽訂的各項條約。這種激進的條款也隻有那些坐進觀天的人才有這個膽子提出來,果然這個大綱一提出來就被山東各界士紳猛批,以至於後來的召開的會議裏徐鏡心說話根本就沒人搭理,同盟會的影響力也急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