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烈文走了之後,王嬸每天都要燒香拜菩薩,還特意去請了一尊菩薩回來供奉。
跟王烈文一起的那位學子姓韓,是上東村的人。韓姓在那裏也是大姓,宗族也很團結,然而再團結也扛不住土地貧瘠。整個宗族能幫忙的都幫了一把,才堪堪湊夠韓東趕考的費用,也可想而知那裏的日子有多難過了。
韓小妹的名字是哥哥取的,叫韓梅,取自“梅花香自苦寒來”,是想讓她能有梅花的傲骨,不被困難壓垮。
韓小妹也知道這是王家在變著法子幫助自家,所以來了之後,能做的事兒不用王嬸交代,她一溜兒的就做完了,還能去幫著林挽岫做點事兒。
原本林挽岫覺得自己也算是很能幹的人了,跟韓小妹一比,她再不說這話。
“哪裏的話。林姑娘是知書明理的人,我可比不上她,我就一把子力氣,能幫忙做點事兒這是我的福氣呢。”
還真別說,自打韓小妹過來之後,王嬸鬆活多了,連林挽岫也多了幾分該有的女孩子的活潑。而且韓小妹還有一手刺繡的功夫,跟一般中原的繡法不同,她所學的是源自邊民的手藝,大部分是幾何圖案拚接而成,雖然好看,卻不太適合往衣服和隨身物品上繡。
這也是為何韓小妹和她娘有一手好功夫,卻換不來錢的原因之一。
然而林挽岫觀察了好些天之後,買了些許顏色比較深的線,劈成粗細不同的繡線,又畫了圖,讓韓小妹緊著她畫的圖案來繡。
繡出來的成品連韓小妹自己都驚呆了,根本不敢相信這是誕生於自己的手下。
“果然跟我想的一樣,但是這樣的東西中原那邊還是不會喜歡,不過我們可以去西關想辦法。我聽說朝廷有意願在邊境和周邊的小國跟部落開通互市,這些繡品圖案,在中原不受歡迎,但是在互市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