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朝,昭文十二年。
襄陽城外。
邊關戰亂連連,北地遇上旱災,三年顆粒無收。今年總算下了兩場雨,沒曾想老天不開眼,在麥苗抽穗的時候又鬧了蝗災。
朝廷開倉放糧,竭力賑災,餓死的百姓還是比比皆是。
為了活命,不知有多少人拋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背井離鄉逃往南方富庶之地。
一路由北至南,逃荒的流民隊伍不見減少,反而愈來愈多。所有能果腹的東西都被流民們一掃而空:樹皮、草根、觀音土……
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人餓到極處,易子而食的慘劇也不時上演。
“不要!不要搶走我的兒子!”
一個麵色枯黃瘦弱的婦人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用盡全力拉扯住八九歲的男童。
長期挨餓的緣故,婦人十分削瘦,麵色枯黃黯淡,身上的粗布衣裙肮髒不堪,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顏色。
男童一臉驚懼,在婦人的懷中瑟瑟發抖。
這夥災民是同一個村子裏逃出來的,原本的裏正順理成章地成了首領。
四十餘歲的男子麵黃肌瘦,神色陰沉而不耐:“昨天吃肉的時候,你可沒少吃半口。今天輪到我們村子出人,選中了你家大郎。你有什麽可鬧騰的。這年月,不這麽做大家都沒活路。快些鬆手!”
村子裏原本有二十多個幼童,現在隻餘一半。
躲得過今天,躲不過明天後天。遲早都逃不過一個死字。倒不如趁著還有一口氣,為村子裏的人換“吃食”回來。
婦人滿臉絕望,目光落到身側昏睡不醒的瘦弱女童身上,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很快又狠下心:“裏正,你把春丫帶走吧!”
吃的都給了大郎。
春丫兩天沒吃過一口東西,早就餓得暈過去了。
反正也活不過這幾天。倒不如舍出去,換大郎一條性命。
裏正皺眉,挑剔地看了餓得昏迷不醒的女童一眼:“春丫才六歲,又瘦又小,身上沒幾兩肉,李家村子那邊怕是不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