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
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
按照我們在傳統教科書上讀到的信息,從1912年清朝覆滅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民國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主權淪喪、積貧積弱、災禍不斷、餓殍遍地、軍閥混戰、列強橫行、日本入侵……像《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記》、《茶館》、《駱駝祥子》等膾炙人口的革命主流文學名著,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民國時代社會動蕩、剝削殘酷、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悲慘現實。
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台灣和海外的現代文學作品流入大陸,張愛玲、周作人、胡適等人的作品也被從故紙堆中翻出來,讓我們似乎又從另外的視角,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民國。
尤其是一係列以民國時代為背景的瓊瑤小說,例如《情深深雨蒙蒙》、《水雲間》、《蒼天有淚》等等,在大陸受到追捧並且翻拍成電視劇之後,我們更是看到了一個充滿小資情調的民國時代——教會學校出身的賢淑小姐、出國留洋的文雅少爺、主仆情深的狡黠丫鬟、善良寬厚的豪門太太、持重仁愛的鄉下老爺、愛國愛民的資本家老板……
總之那裏的思想是進步的,戀愛是自由的,生活是悠閑的,情調是小資的,求愛是浪漫的,官府是勉強還算過得去的,洋人都是彬彬有禮的,還有各式各樣的舞會、酒會、書畫比賽、文娛活動、慈善活動,感覺完全是一個文明進步的摩登社會嘛!
嗯嗯?原來教科書上那個黑暗殘酷、民不聊生的舊社會,竟然也有如此和諧美好的一麵?
而對於民國時代的百姓生活,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思維”,以及種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發現”。例如“1927年的武漢紡織女工月薪30多塊大洋,可買6000-9000個雞蛋,養活一家四口毫無壓力”;“舊社會學徒工待遇遠比現代血汗工廠優厚,每年帶薪休假72天”;“民國時期的‘溫飽’早已不是問題,‘員工福利’大大超過新中國的任何時期”;“新中國60年,中產階級收入水平還沒有達到民國貧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