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

四所謂不重視知識分子的真

字體:16+-

作品相關 四、所謂“不重視知識分子”的真...

四、所謂“不重視知識分子”的真相

說真的,在這方麵,就豎民黨的教育方針,都比北洋稍微強一些,至少搞過幾個科學研究所。而擔任教育部部長的陳果夫,還在1932年5月提出《改革教育方案》,竭力試圖扭轉這種文科生過剩而理科生匱乏的荒誕局麵,為此鬧得教育界一片嘩然,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修改了幾次才勉強通過。

盡管有了上述一係列加強理科教育的努力,但到了抗戰前夕,國難當頭的時候,全還是有70%的大學生在讀文科。而剩下的30%大學生當中,大部分讀的又是醫科或商科。真正在現代戰爭中最能夠發揮用途,指導工人搞兵工廠、維修廠和建設戰備公路的專業工程師,卻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幾個……

而搬遷到“西南聯大”的那些大師們,最多也隻能在報刊上發表幾篇支持抗戰的“精神”。

總之,民國的教育界有學術自由,有先進的治學理念,有國學大師,有“民國範兒”……就是沒有培養出現代化建設所急需的技術人才,也沒有誕生出像後世袁隆平那樣可以讓人吃飽飯的農科專家。

有人說,你這是人文科學無用論的錯誤傾向,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這些法國啟蒙思想的泰鬥,也從不管老百姓吃不吃得上飽飯啊!

可問題是,上述這些思想界泰鬥在著書立傳的時候,法蘭西也沒有淪落到民族危亡的關頭啊!

雖然每個人都有思想的自由,在諸位民國大師們之中,也不乏正氣凜然,令人敬仰之輩。而他們的思想啟蒙,同樣對社會發展很有意義。但是,相當一部分很有“民國範兒”的,卻是在一個租界林立、包身工遍地、洋人橫行、工業基礎全無,戰亂頻繁、餓殍遍野的悲慘國度,在一個生與死,血與火的動蕩年代,把民族存亡的大義完全拋到腦後,反倒是站在亡國滅種的懸崖邊上擺出一副優雅的姿態,講究什麽思想獨立、學術自由,玩什麽小清新,搞什麽小資情調,例如說鴛鴦蝴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