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霖夫婦倆人能夠難得地情投意合,這讓作為丈夫的楊霖難免心中暗喜得了個賢內助。
他想:睿智如斯的羽兒興許能在事業上助我一臂膀之力呢。
他問自己:自己如今已身為荊朝驃騎大將軍,也算是位高權重吧。事業還能再往前邁進嗎?事業能有一番大成就嗎?
問完之後,他又給自己打氣給自己鼓勁:嗯,當然能,畢竟自己才二十來歲,正當青春好時期,未來的美好前景遠不可限量。
對於當今朝廷的局勢,楊霖一開始的時候是明顯傾向於當今皇上的。畢竟自己的父親曾跟隨先皇打下江山,這一點事實是不可抹殺的,深深地刻在楊霖心口上。父親如此忠於先皇,自己難道不該忠於皇上嗎?雖然皇上因為多疑的性格使然,無端猜疑哥哥楊健,但因為自小父親的教導讓他還是不敢對皇上有異心。並且對於司空圖的叛逆之心楊霖是深為反感的。
不過,隨著朝廷局勢的進一步發展。楊霖原先對皇上的那份耿耿忠心漸漸地發生了質的變化了。
這一年的年末,邊疆發生了一次惡性動亂,楊健楊霖倆兄弟都被皇上差遣到邊疆地區去鎮住這場看起來局麵相當難以收拾的動亂。倆兄弟在那裏備嚐艱難苦楚。最終總算是把動亂給壓下來了。
壓是壓下來了。但楊健楊霖心裏總覺得不放心。特別是楊健。
他聯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之所以能成功,重點在於疏導,而不是堵塞。他以為對於這場邊疆動亂,純粹以軍事力量來鎮住是遠遠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還輔助一些皇朝恩惠的手段,哪怕是小恩小惠也行。畢竟這樣做能夠把邊疆那些桀驁不馴輕易不肯服從管教的人群多少轄製住。
楊健這位殿前大護衛長曆來是以敢於直言而聞名於朝廷上下的。
他自然是一頭熱地把這個建議向皇上稟告:“皇上,臣以為我朝正值局勢動蕩之特別時期,不宜一味隻知鎮壓。推恩令在前朝冉帝時就推行過。我們可以從兩方麵來實行推恩令,一是利誘,二是攻心。後者更為有必要。不必把邊疆那些人當惡民來處治,而是把這些人以勸和的方式分散開來,逐個分解,削弱他們的力量。望皇上聽愚臣一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