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龍頭細布
七月底,華記的船隊才到達了崖州。他們在那裏有茶場和橡膠場。而在香港他們建立了海港。那裏這時還是個漁村,村民們都打魚為生,誰也想不到,後世有名的城市,這時隻有十幾戶人家。
因為是海島,淡水少,所以那裏並不合適種莊稼。同樣的,金門,南奧也是這樣。那些地方隻能種些高梁,玉米,番薯,花生等耐旱性雜糧。
那裏的糧食過去都是從琅琦運過去。
惟有惠州陸豐螺河下遊的基地,能種莊稼。由於,惠州人多數是莆田人的後裔,方言相似,可以與莆田人溝通。他們在那個地方買了三,四百畝荒地。又在靠海的附近,建造了一座媽祖廟,更獲得當地人的好感。
曾經跟著梅朵一起開發琅琦稱自己為梅朵弟子的一幫人,學著梅朵的方法,治水利,搞輪耕製。秦煉和邊峰對這些人全力支持。即使走了些彎路,也對他們包涵。這樣,這些批人就有了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後來,梅朵抽時間去了那裏,對他們又指導了一番,讓他們長進不少。如今,那處的糧食已經足夠供應華記南方的島上的基地了。
島上不能種糧食,但是可以建鹽田,曬鹽。秦煉在那裏用水泥建了鹽田,將海水引進,又靠太陽將它曬幹,而得到粗鹽。
華記的鹽是不賣的,隻留作自家和企業員工使用。
秦煉七月初已經從莆田回到上海。
秦煉的設計,完成一部分,投產一部分。這樣能降低成本。所以,最早完成的是紗廠,因為長江水利資源豐富,用的是水利加風力。所謂紗廠,規模不能和後世的工廠相比,隻是個十來台機器的小廠,但是,由於用了動力,每台機器可以紡紗十六根,這樣一來,一天的紡紗量就大了。
梅蘭妮他們在當地招工人,特地說明,男女不限。
果然有大膽的貧家女孩來問工,梅蘭妮優先招女工。講好一天做四個時辰。中午免費一頓午餐。逢五休息一日,節假日也不扣錢。工錢是一兩銀子起版,做好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