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問,軍策!一軍有軍士十萬,若4人一灶,則此軍供需幾灶?”
此問一出,眾介嘩然,好難的題目!
“九韶,大宋軍灶一灶不是為10人麽?怎的又來4人一灶?”洪谘夔顯然知道這題目實在太難,率先說道。
“假設4人一灶,那敢問袁兄共需要幾灶?”秦九韶微笑著問道,那笑容看起來還有那麽幾分小帥。
隻是對於這問題,他顯然是問錯了人,對於袁惠新來說這問題不過也就是拿著一道小學生的數學題去問他,畢竟這種類型的數學題實在是太容易了。
“一灶為4人,百人即為二十五灶,千人即為二百五十灶,萬人二千五百灶,十萬人則是二萬五千灶。”袁惠新含笑著答道,根本沒有做任何思考狀。
這下就連秦九韶也有些嘖嘖稱奇了,歎道:“兄長大才,九韶不及也!僅憑此等學問師傅不收實讓人寒心,但最後一問卻是不得不問。三問民策,何法可保民不思亂?”
隻要是有眼光的人自然是能分辨現在的天下大勢,此時秦九韶雖然隻有五六歲,卻甚是早慧,對天下大局也是知道不少,自然是知道這朝廷即將北伐。
“此問昨日我曾經與辛伯父和舜俞兄二位討論過,想要民不思亂其實很簡單,餓之有食,寒之有衣,則天下定!”袁惠新說道,又想起一路上看到的景象也不禁有些哀傷,“百姓所求者不過一餐溫飽,何其簡單也?”
在座也有許多寒門子弟,自然知道百姓生活的疾苦,若不是托庇於紹興書院,他們或許也會因為無錢財購糧而無法度日。
“三問已完,九韶無話可說,兄大才。”秦九韶對袁惠新一拜後坐下。
看著眾人對自己投來讚許的目光,袁惠新也不禁有些飄飄然,果然還是開著外掛好啊!讓這些大神們都對自己佩服不已。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收你為我門生,為紹興書院學子。”辛棄疾倒也是對這個袁惠新十分滿意,撫須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