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石破天驚黃月英
???自打鳳翔城豎起了“替天行道、剿滅黃巾”的招兵旗,投軍者絡繹不絕。
據《魏晉春秋》記載,黃巾之亂起,原諸州皆亂,流民大量湧入徐州一帶,彭城、下邳、廣陵皆富庶之地,又兼黃巾為禍不深,各地湧入的流民便在此定居下來。後來,曹操為父親曹嵩之死,兩伐徐州,在彭城一帶屠城,數十萬人被殺,泗水為止堵塞。這批遷居到此的流民到底也沒逃脫任人宰割的厄運。
孟良前世熟讀史書,對三國人物耳熟能詳,生怕漏掉名士勇將,便整日呆在募兵處、戶籍處核查登記者的資料。
一連數日,一個熟悉的名字都未看到。心裏不禁感歎,此時社會極重名聲,像他這樣毫無社會根基、地位的人招兵,主動來投的實在是少得可憐。
正在鬱悶,隻見一儒生打扮之人攜家帶口在閻忠處登記,自稱何夔何元龍,陳郡陽夏人,避亂而來。
何夔何元龍,這不是那個避亂淮南,袁術征辟屢屢不就,後來逃至曹操處就職,先後任各地太守,後期任曹丕時期的太少傅的那個人?此人治亂獨有心得,往往唇槍舌劍便說服叛亂之眾。
更為叫絕的是,該仁兄每次進曹操相府議事,必懷揣毒藥。
這個史料也是唯一的一次發現,就在何夔傳:曹操召集眾人議事之時,如果所答非問或是聽到逆耳之言,盛怒之下,喜歡動用廷杖。何謂廷杖?就是選翻在地,棍棒伺候。
都說士可殺不可辱,一般士大夫對此是深惡痛絕的。可這廷杖到了明朝便變了味,一些言官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激怒皇帝,以在朝堂被人剝下褲享受廷杖為榮。因為這廷杖是要記入史料的,這些言官就為了在史料上記上一筆:某某年某某日,某某為某事觸怒皇上,被廷杖之。以此顯得自己忠貞不畏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