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兵祁山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那麽現在在史學上仍有一個沒有結論的問題,便是,諸葛亮到底是幾出祁山?
其實按史料記載應該是七出祁山,其中有六次是主動攻擊,有一次是被動防守。
而七出祁山真正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每次都是達到祁山,那麽我們說所謂的兵出祁山,(各位看官,求個好評喲)是說諸葛亮的出兵路線是先占領祁山一帶的城池,然後突襲長安。並不是指一定說是諸葛亮要率兵到祁山才能算一次
當然對於這些故事其實沒必要較那個真,我們隻需要知道諸葛亮在北代曹魏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哪些非常有意義的曆史事件便行了。至於是七次還是五次應該留給那些史學家們去慢慢計算吧。
看到諸葛亮的出兵路線其實在我們看來也是非常奇怪的,為什麽諸葛亮一定非得出祁山然後取長安呢?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要知道蜀國的國力本來不強大,國內的經濟實力底子非常薄,讀三國演義可以看出來,諸葛亮每次發動戰爭都是在剛剛取得糧草的情況下發動了戰爭。就說明什麽,蜀國根本沒有富餘的糧草。
舉個例子,就像我們現在一個普通的人,一到發工資的時侯就迫不及待地買米買油,買生活用品等等,這說明什麽,在我們手裏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錢來解決生活問題,就是沒有老本,收到錢再就會狂用一陣,沒錢了就隻能傻看著。可以想象這日子過的多麽的拮據。
那麽蜀國的情況也就是這種情況,糧倉裏根本沒有多餘的糧草,都是在秋收之時各地趕緊上交國庫,(各位看官,求個好評喲)。然後由諸葛亮率軍拖著剛上繳的糧草去出兵。即然糧草這麽奇缺,那我們選擇戰爭,就應該采取速戰速決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戰爭的成功率,即使不能成功也能最小化的減少損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