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爺回府了。”
隨著裴嵩身邊小廝的一聲唱諾,眾人的目光才集中到站在一旁、須發皆張的裴老爺子身上。
夫人過壽,於情於理,裴嵩都該留在家裏,可宮中一道詔令讓他改變了主意。
突厥騎兵,屢犯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麵對一觸即發的戰局,朝廷上下卻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聲音,是戰是和,爭論不休。
可就在今天突厥和親的使者到了——敝國可汗久聞太宗皇帝之銀屏公主才貌雙全,願與貴國永結秦晉之好……
馬背上的民族能寫出這麽文縐縐的話語著實不易,可他們此舉卻是非常的不地道——這就好比兩個家庭鬧矛盾,叫突厥的這一家武力較強於叫大梁的這一家,突厥打了大梁的孩子,仁懦的大梁還在考慮該不該為自己的孩子出氣呢,突厥就先談條件了,你將你們家女兒嫁給我家老頭子,咱們就和解,咱們再也不打架了——這說的好聽點叫和親,說的難聽點叫喪權辱國,這等同於城下之盟啊。
聽到突厥和親的消息,太宗皇帝勃然大怒,難道國家的安定必須建立在女人的胸脯之上?
太宗皇帝哪能忘記十八年前送女兒金屏公主遠嫁突厥的情景?
那時候太宗皇帝很鬱悶,耕耘數十載,開荒無盡數,已過不惑之年,他卻僅得一女,老百姓還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呢,更遑論皇帝了。
求醫不頂事,太宗皇帝唯有訴諸神佛,道家紫陽真人在求卦問卜方麵別有心得——恕貧道直言,陛下欲得龍子,唯有積得陰功,善待萬民,僅此而已。
沒文化苦啊,太宗皇帝可不知道有一種病叫**成活率不足,他把紫陽那老神棍的話奉為經典。
恰逢突厥大軍壓境,戰局一起,必將生靈塗炭,流血漂櫓,太宗皇帝也明白,國內不靖,軍事力量實難與突厥騎兵抗衡,善待萬民,為了自己那莫須有的龍子,他主動求和,狠心將年方十五的女兒送到了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