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古代很做製造業還用不著機械製圖這樣精密的技術活兒,但是這製圖的好處,工部可是看得一清二楚的,這裏麵可能除了當頭兒的不怎麽懂行之外,高手還是不少的。
張子健寫了一個折子,將這裏麵的好處捋順了,遞給了判工部事李絢。奈何這活兒不是工部能夠做得了主的,最終決定是否采納還得三司判官張溫之以及其頂頭上司三司使姚仲孫。
想一想這裏麵的彎彎道道,李絢就覺得頭大,不願出頭,便將折子直接遞給了三司使姚仲孫本人。
姚仲孫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個實幹家,接到張子健的折子,覺得能夠對大宋所有製造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便立即親自動手,在折子外另附了一封舉薦信。在第當天晚上就遞進了宮裏。
仁宗趙禎早已經得到了楊懿托人帶來的書信,說了水車的事,晚上又有姚仲孫遞過來的折子和舉薦信。
當即趙禎就召姚仲孫與張子健進宮議事。
先不說那製圖的法子如何,光是現在的旱情,就需要這種新式的水車來為大宋的田地灌溉取水,效率提高很大啊!
麵對皇帝的垂詢,張子健話就多起來了,說話費時也得看對象,如果官家最終采納,那麽就不是費時了,而是省時省力,因此張子健說得是口吐白沫,吐沫子飛濺。
“依卿家之見,這水車可大力推廣了?”
這話是問的姚仲孫,張子健隻管技術上的活兒。
“臣認為是可行的。剛才張員外郎將其中利好之處說得明白,將圖紙刻印了,快馬各地推廣,相信還來得及,此舉緩解京東西路、大名府路等地的旱情。刻不容緩啊!”
姚仲孫顯得有些急迫,說話的語氣有點衝有點急!
趙禎反而很理解的點點頭道:“此事即刻可辦。”
當即姚仲孫就要告辭。
“三司使可略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