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所敬愛的一家人的故事,它讓我頗有感觸,並從中得以一窺世間百態,這讓我更加欽佩他們高尚的美德,並且鄙視人類卑劣的一麵。
“但那時邪惡的罪行對我來說,還是一件十分遙遠的事情,在我眼前呈現的都是善良和寬容,它們讓我時不時地產生一股衝動,想要在這個不斷上演各種善舉的舞台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說到我思想的成長,有一件事絕對無法忽略,它發生在同年的八月初。
“一天夜裏我去附近的樹林采集食物,並為我的保護人砍柴,我在路上撿到一隻皮箱,裏麵有幾件衣服和幾本書。我像撿到寶貝一樣欣喜若狂地把它帶回了棚子裏。幸運的是,這幾本書都是用我從鄰居那家人那裏學來的語言寫的:其中有彌爾頓的《失樂園》(ParadiseLost)、一卷普魯塔克的《名人傳》(Lives)以及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SorrowsofWerter)。這些珍寶帶給了我無與倫比的歡樂,在我的那些朋友們忙於日常家務時,我就閱讀這些書籍,以此開拓我的思想。
“我很難向你描述那些書對我的影響究竟有多深,它們讓我的頭腦浮現出了無數的新形象和新感覺。有時它們讓我欣喜若狂,但更多時候它們都讓我陷入一種十分低落的沮喪情緒中。《少年維特之煩惱》不僅情節動人,簡單易讀,而且作者還闡述了許多觀點,解開了我至今為止都感到迷惑的很多問題,它就像一股永不幹涸的精神源泉,充滿了思想和讓人驚奇的力量。書中所描述的溫文爾雅的舉止,以及人們那種高度敏感的情感和忘我的高尚情操,都與我所看到的那一家人的行為舉止頗為吻合,而這些也與我內心永遠存在的渴望不謀而合。但我認為維特比我所見過或是能夠想象出的任何人類,都要更加非凡。
他天性中不帶一絲的自命不凡,卻自甘沉淪。書中關於死亡和自殺的論述,讓我感到十分困惑。我並不是想故作姿態地評論維特之死的是非,我十分認同書中主人公的觀點,他的死讓我潸然淚下,但卻不明白個中原因。不過在閱讀時,我更多地會聯想起自己的處境和感受。我發現自己和書中的人物以及我偷聽其談話的那些人,有某種相似之處,但同時又存在著說不清的奇怪差異:我能夠分享他們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他們,但我的心智仍未成熟;我無依無靠,隨時可以去死,沒人會因為我的離去而痛哭悲傷;我相貌醜陋,身材巨大。這又意味著什麽呢?我究竟是誰?我到底算是什麽呢?我從哪裏來?我又要到哪裏去?這些問題不斷地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但我卻無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