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羲走了以後,李茂在居庸關的日子絕對談不上好。
首先是居庸關的那麽多難民。即使李茂想盡辦法讓他們南下去避難,可這些人就是不走。
人都是有故土情結的,這些難民看見一撥一撥的援軍在往居庸關匯集,總覺得朝廷很快就能拿下範陽,進而收歸幽州,居庸關是關防,三麵顯要,一麵是水,易守難攻,這些難民覺得居庸關好的很,等範陽收回了,他們就回北方去。
於是造成居庸關人數越來越多,多到讓人無法接受的地步。
居庸關並不是一座城市,隻是為了邊軍生活方便而漸漸形成了現在這種猶如鎮子一樣的規模。但它畢竟不是真的城鎮,是沒有這麽多可以供難民生活的基礎設施的。
沒有多久,居庸關裏遍地都是屎尿,如今正是夏天,蚊蠅亂飛,李茂生怕生出疫病來,緊急調配了一波士兵到處清理這些汙物,又強製逼迫他們住在規定的區域裏,在規定的地方便溺,否則就鞭三十。
沒多久,李茂原本有的好名聲就被消耗的幹幹淨淨,難民們都稱他“鞭人國公”,說起他就會皺起眉毛。
居庸關這麽大,就讓他們住一住又怎麽樣呢?
這樣的大熱天,南下會熱死的吧?
李茂從來沒有想過,百姓是這個樣子的。
在他的印象裏,百姓應該是柔弱的、善良的、通情達理的。就和京城裏西城那些受過雹災的百姓,以及在上元節點燃孔明燈為死難者祈福的百姓那樣。
正是因為他將百姓視為積弱的那方,所以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都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有時候甚至會抑製一些地方上的力量,來獲取某種意義上的“公平”。
但如今這些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難民,卻很快的讓他看到了“百姓”的另外一麵。
一到了安全的地方就不再動彈,為了一點口糧可以對老人和小孩拳打腳踢,隨意便溺,不停惹事,不服從命令,躺在地上一天到晚唾罵反賊和邊軍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