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在京城之亂中會帶出盧默贈與的碗,純屬為了保留朋友的記憶。
那個碗是盧默臨別時所贈。他曾說過自己也許再也不會回京城了,這是漢人對他友好的證明,他轉贈給李銘,也作為羯人感激漢人的證明。
這碗很有趣,盧默說他曾用這個盛滿了錢,那就可能是個乞丐給他的碗,教他如何去要飯,而完全不知道要飯是什麽的盧默,恐怕也不知道那個漢人對他的“友好”,是一種“與其我給你錢不如教你如何營生”的想法。
李銘帶著母親奔逃出家的時候,除了帶了一些貴重的東西,那些小時候有記憶的物品也都一並帶了出來,其中便包括這碗。
而如今,他想試試讓京中的人關注起“難民”這個群體。
李銘確實不及以前的齊邵,但以前的齊邵可沒有李銘這樣有這麽多人在身後提供援助。
齊邵教導李銘如何在引起眾人的注意後上疏給陛下,然後由朝廷頒布“勸捐”的詔書;李銳則說動禁衛軍和國子監太學生一起去做這件事。
然後國子監的學子和禁衛軍的年輕禁衛一起,每個人都捧著一個碗上街去乞討。
也有許多學子不願意,李銘也不勉強。但更多的人是對李銘身後的李國公有信心,所以願意跟著李銘去做這件大事。
當年齊邵當掌議時,國子監曾經甚至震動過皇帝,齊邵也是這般一步登天成為天子近臣的,參與的每個人都羨慕那樣的境遇,每個人都期望成為下一個齊邵。
國子監的學子們並沒有在這場浩劫中有所動蕩,國子監街也沒有被焚燒,但行政中心都已經偏移,那國子監自然也就搬到了陪都長安。
長安也有國子監,所以這些太學生們是沒有無衣可穿,無食可用,無頂蔽身的情況的。
禁衛軍也是如此。第一批的禁衛軍本就有許多是達官貴族之後,這是天子直接的衛戍部隊,第一個要求的就是忠心,自然就住在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