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清明之後,吐蕃再次譴史前來,冊封南詔為“讚普鍾(小讚普)南國大詔”,並賜金印,視為兄弟之國。:王趁勢改國號為蒙,史稱東帝,稱諸臣為昶(音場chǎng)。設六清平(南詔官名。相當於唐之宰相,共六人,具體官名有“坦綽”、“布燮”、“久讚”。)又十二大將軍,並設下六曹(當於唐朝的六部,名稱是兵曹、戶曹、客曹、法曹、士曹、倉曹)。中央官製,安全仿唐。
小殿下因是王之長,又在前期的大戰之中立有戰功,也被吐蕃封為了知兵馬大將。王則更是將其冊立為,真正成為了南詔的儲君。
紫陌雖戰功赫赫,但畢竟不是主帥,隻能論功於族中封賞。將大將軍段儉魏賜名段忠國,官拜六清平之,以接替年前病故的老清平張卿勳,從而成就了一代明相。將其長段全葛,封為了十二大將軍之一,負責統領和城的“羅苴”,至此段氏發跡,成為了南詔一大名門貴族,也成就了二年後的大理王朝。
此事如風般,幾日之內便傳遍了大江南北,大唐朝中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聽聞此事,楊國忠心中也甚是驚慌。但表麵卻依然裝作鎮定自若,私下裏卻對大肆征兵之事更加著急了。
命人晝夜不停到處征收壯丁,有不從得直接銬送征兵之所,一時之間鬧得人心惶惶。但對於此事,玄宗卻似乎並不怪責,而重視的卻是是否征用兵馬,是否能夠早日出兵南疆。甚至還覺得十萬兵馬不足以平亂,從而下旨將十萬兵數之限闊為了二十萬。
民間怨聲再道,卻使終無法上達君聽。隻有無數人墨客見之不過,留下了筆墨怨言。
南詔王宮內,紫陌一如既往的拿著《禮記》在中和殿外徘徊。如今正值仲春,園中花開甚好,蝶舞翩飛,春意盎然,卻讓她無限思鄉,心中格外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