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新章2
諸事已定的逐步走上正軌的幽州城中,來自山前、山後諸州的消息,還在源源不斷的匯集到我的身邊來。
而一份名為《編列效節營諸事宜紮子》的文書,就此擺在了我的麵前。
經過了兩次北伐前後一係列戰事,實際上淮鎮曆年所獲的各色俘虜委實不少;又經過了多年的“合理損耗”和“自然淘汰”之後,大概還剩下十幾萬人左右;分布在淮北道到遼東半島、新羅藩等地大大小的礦山、工場和勞役區內,連同其他被俘和擄獲藩胡人等一起,承當這最苦最累最危險也最繁重,乃至高風險與惡劣環境下底層勞動。
因此,在淮鎮遍地開花的各種基礎建設和大型工程項目當中,乃至淮地早期原始工業布局和奠基的種種原始積累背後,無不是充斥著這些作為消耗品的各種俘虜、奴工的累累屍骨。
不過,好歹這也是一筆重要的人力資源,還是受過軍士訓練而有過戰場經驗的青壯年人群為主;況且,經過這麽些年不分晝夜的甄別(驅役)和改造(輸灌)之後,原本身為敵對陣營的銳氣和意誌,也被晝夜不斷的艱難日常給消磨和摧折光,對於故國的懷念心思也淡散的七七八八了。
因此自從好幾年前開始,就已經陸陸續續的有人請求歸化地方,或是脫籍校贖於軍中,以擺脫這種無休止的驅役和勞碌;而對於形形色色的俘虜和其他來源人口的轉化,也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積累下來了大量過渡和使用的經驗。
但是之前都是以被打散安置的士兵個人為單位,所零敲碎打、積少成多進行的改造和歸化工作,以避免這些產生過多的交集和串聯,乃至抱團起來的趨勢;
而這一次卻是大規模的以贖過自新為旗號,啟用這些額外挑選出來的相對馴熟老實的北軍俘虜;組成十幾個效節營而充於軍前校死,充當某種意義上的開路和炮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