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又決5
而後,在潼關城中召開的臨時軍議結束之後,有人濃眉緊縮或是憂心忡忡,也有人喜笑顏開或難以掩飾的溢於言表,爭相走了出來,又變成飛馳往各自駐地的信使和訊兵。
隨著西軍聯合之中,率部東進的十七家人馬領頭人或是重要代表,相繼從各自的立場表態和發言,又變成頗為激烈的爭執和質地而差點上演了全武行,最後還是總帥趙熙出來妥協調和一槌定音之後,
關於下一步戰略方向究竟是先難後易,還是先易後難,現在似乎已經沒有了任何爭議了。
究竟是,先解決在北地崛起不久的剛剛從南朝自立出來淮鎮,以強硬之勢將一片殘破的北地山河納入懷抱;還是籍此南方大片地區空虛混亂無序之際,乘勢而下荊湖、蜀中而以順流之勢橫掃南朝控製力虛弱的江南諸道。
身為總攬全局的盟主和西軍領頭人,趙氏為首的總天下兵馬招討大元帥府,自然是更加偏向前者,因為淮鎮剛剛才吞並和占據了偌大的地盤,無論如何都稱得上是立足未穩而人心不定。
所以正應該是乘勢一鼓作氣予以削弱和打擊才是,致使其內外不能相顧而無法獲得,將所占之地給穩固下來的喘息之機;就算不能殲滅禍首重創其分散開來實力,最起碼也能迫其退出廣為占有的兩河之地,而重新退縮到淮上一隅以求自保,才是比較理想的結果。
但是柏崖城一戰不果,而大陽橋攻奪戰等各路攻勢相繼失利之後,西軍內部關於讚同後者的呼聲,也一下子開始塵囂直上起來;而他們的理由和依據也很堂堂正正和理直氣壯。
淮鎮畢竟是北地新崛起的外來勢力,能夠用以經營和發展的時日尚短而明顯根基淺薄;就算占據了中原的廣大之地也需要足夠漫長的時間來平定和治理,在此之前也沒有多少餘力,可以對西軍掌握的勝勢和既得利益,構成相應的威脅和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