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善良
芝加哥的街头,晚上八时许,一个叫乔治的13岁男生补完课准备回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口,他目睹了一场车祸。一辆小轿车迎面驶来,将一个乞丐模样的男子撞倒在地,小轿车的司机慌忙下车观察,当发现乞丐已经昏迷后,他慌作一团地爬上轿车,逃离了肇事地点。
乔治看清了那个男人的脸庞,那个男人的左脸有一大块胎记,在灯光下十分醒目,乔治还看清了那辆车的车牌尾数,他从花丛里探出头来,将事情经过记在日记本上。
乔治去看那个受伤的乞丐,发现他的手还在动弹着,乔治本能的反应是将他送往医院。可乔治太年轻了,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棘手的事情,再加上害怕冤枉自己,他选择了逃避。他一步三回头地逃出了这条小巷,回到家时,他发现自己浑身都是汗水,眼角也有莫名的泪水溢出。
母亲发现了乔治的异样,问他怎么了?乔治谎称有些心慌,母亲安慰了他一番,乔治匆匆吃了些晚饭后,便躺下睡觉。不料噩梦接踵而至,他老是看到那个乞丐向自己索命,他拼命奔跑,乞丐却不依不饶。
早上看电视时,电视台曝光了车祸现场,触目惊心,但因为没有目击证人,只有肇事车辆的简单印痕,警方难以展开调查,电视台呼吁知情者提供相关事情的经过。
刚刚起床的父亲发现乔治一直在逃避电视里的新闻报道,他要求乔治正视自己,问他是否知道这起车祸?乔治哭了起来,将昨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后十分恼火,他对乔治说:“你应该及时报案,让警察处理。抢救及时的话,那个乞丐也许不会死,电视台说了,乞丐完全死于见死不救。”
乔治经受着良心的谴责,父亲二话未说,拉着乔治便要去警察局。母亲千劝万阻,父亲就是不听。警察局里,乔治哆嗦着讲述了事情经过,并且将日记本交给了警察,警察认真地进行了记录,并且感谢乔治提供的有效情报。
下午,根据乔治提供的资料,肇事者浮出了水面,那个左脸有胎记的家伙被抓获归案。
警察并没有怪罪乔治的见死不救,可乔治的心中总是感觉过意不去。在父亲的陪同下,乔治开始寻找乞丐在芝加哥唯一的亲人,他想当面请求他家人的谅解。
乞丐的哥哥也是个乞丐,当他得知弟弟已经死亡后,脸上毫无悲痛的神色。他轻易地便原谅了乔治,因为弟弟一死,家中的半壁房舍就成了他一个人的财产。
这还不止,乞丐下葬那天,乔治与父亲一块儿到了殡仪馆。由于乞丐除了那个不关心他的哥哥之外无亲无故,他和父亲俨然成了乞丐的亲人。他们不停地忙前忙后,尽管死去的乞丐与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这件事情引起了电视台的注意,他们对车祸案追加了报道,将乔治与他父亲的行动列成爱心项目进行报道,倡导爱心人士学习他们这种负责任的善良精神。
电视台采访他们时,父亲只讲了一句话:“乔治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他当时伸出援手,乞丐就不会轻易死亡。我这样做,一是弥补良心上的不安,二是让孩子锻炼善良。”
善良,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善良也需要锻炼与提高,善良也需要最佳的处理方式。我们的学校课程中,都缺少一门叫善良的课程。而善良,却是支撑这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我们昂首阔步人生路途的加油站。
我们都需要补上一堂叫善良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