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纪念册

第三十三章:谁的天价四合院

字体:16+-

第三十三章 谁的天价四合院(1/3)

郑义掸去自行车上的灰尘,发现它并不陈旧,只是看上去陈旧。就像郑义看上去非常苍老一样,实则有健康的体魄和年轻的心。岁月只能改变它能改变的东西,而有些东西是岁月改变不了的。这辆永久牌自行车的生产日期是1986年,迄今有二十余年历史。郑义可以把它当儿子照料。他将自行车擦干净,迫不及待地骑走了,结果骑了不足一百米,永久自行车便散了架。

郑义从地上爬起来,围着自行车的尸体转了一圈。他心想,这果然是一堆废铁。郑义将自行车的尸首拾掇起来,将它拖回旧货市场的老板店里。

“你还要买什么?”正在拿扳手拆解电视机的老板说。

“你卖给我的自行车是坏的。”郑义说。

“什么?”老板诧异的看着郑义。

“你自己看。”郑义把自行车的尸体扔在了老板面前。

“你怎么把自行车拆了?你以为它是变形金刚?”老板看着解体的自行车架子。

“实话告诉你,我骑了不到一百米它就散架了。”郑义说。

“你骑走的时候还是好好的。”老板说。

“我以为它没问题。”郑义说。

“我想是你把自行车骑坏的。”老板说。

“你的自行车本身就是坏的。”郑义说。

“我按废铁的价格卖给你的,不是按自行车价格卖给你。”老板说。

“你是卖废铁的,我可不是收废铁的。”郑义说。

“这辆车已经是你的了,它坏了跟我没有关系。”老板说。

“你知道它不能骑了还卖给我。”郑义说。

“我以为你知道它不能骑了呢!”老板说。

“我买的是自行车,不是废铁。”郑义说。

“我可以说是你故意拆散的,你想讹我,没门儿!”老板说。

“你在诬赖我吗?”郑义说。

“是你先诬赖我。”老板说。

“你真是个奸商!”郑义说。

“是你愿意买的,我没强买强卖。”老板说。

“真希望你的下场也是这样。”郑义冲散架的自行车踢了一脚。

“这是你的下场。”老板丢下手中的扳手,回屋里去了。

……

郑义并未死缠烂打,拽着散架的永久自行车跟老板永别了。他早该意识到便宜没好货,可是他却存在着侥幸心理。郑义对自己的眼力产生了史无前例的质疑。他搞收藏这么多年,买的文物全是赝品。好不容易娶了老婆,后来被别人拐跑了。也许郑义注定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所得到的一切只是为了抛弃它们,只有抛弃这些东西它们的价值才能得以显现。

郑义提着散架的自行车来到一家修车铺,连修带焊总共花了六十元,是这辆自行车价格的两倍。郑义宁愿花六十元将这辆自行车修好,否则他就赔了三十元。他不想把这辆永久自行车按废品卖掉,因为他已经对这辆自行车产生了好感。如果抛弃了它,就是一种背叛。郑义是一个忠诚的男人,他不允许自己背叛自己,哪怕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周末下午,郑义将家里的古董全盘打包,带它们去了潘家园古玩市场,并打出了“吐血甩卖!假一赔十!”的横幅。挂出这条横幅需要魄力,因为郑义的古董是赝品。如果买家得知文物是假的,意味着郑义将要赔偿十个。而令郑义苦恼的是,去哪找这么多假货?找十个假货比找一个真货还难。

不过,郑义认为这正是给消费者的定心丸,于是他?L着胆子便展开了吐血甩卖,价格在一百元至一百万元区间不等。一百元的古董是从夜市上买的塑料戒指,一百万元的古董是一件高仿的元代瓷器,这个瓷器具体叫什么名字郑义也忘却了,因为他对这个瓷器尤为抬爱,所以标价一百万元。这就好比姑娘一般,只要是你喜欢的她就是最好的,她在你心里的价位就至高无上,她就称得上无价之宝。

在甩卖过程中郑义遇到了很多难题,那就是消费者的问题,比如这是什么玩意儿,这玩意儿叫什么名字,这玩意儿哪个朝代的,这玩意儿卖多少块钱,这玩意儿是不是真的,诸如此类。这些问题令郑义很纠结,因为此前他只买过古董,并没有卖过古董,所以对里面的道道了解甚微。况且,卖古董又不是卖水果,明码标价就能卖出去,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专业问题,及奸商如何忽悠买家的问题,这对初试牛刀的郑义而言无疑是个障碍。

情急之下,郑义做了一下换位思考。既然这些古董不是水果,那他就把古董当水果卖。于是郑义在每一个古董上标明了价格,并注明了“谢绝还价!概不退货!”的字眼。

大概的意思是一锤子买卖,像郑义买那辆自行车一样,好与坏全凭买家自己的眼力,买走之后就跟卖家没关系了。即使是赝品也“概不退货”,虽然这与“假一赔十”存在冲突,但是郑义认为这正是迷惑买家的不二法门,既可以用“假一赔十”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用“概不退货”打发消费者,这就是经营之道,这就叫无奸不商,做买卖就得耍这些伎俩,毕竟郑义也被奸商骗过。现在他要学以致用,将这些伎俩用在别人身上。

这一招果然卓有成效,淘宝的买家络绎不绝。郑义跟雕塑似的坐在那里,险些被人家当作古董搬走。他至始至终没说一句话,既不回答买家的问题,也不用妖言煽惑买家。想买把钱留下,不想买就走人。此招效验甚好,郑义很快兜售出五件古董,获利三万余元。虽然购买这些古董花了郑义不止十万元,但是郑义依然感到欣慰,因为赝品并非一文不值,起码能给你一些心理安慰,如果它可以欺骗你一辈子,效用可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郑义仅仅用时一百分钟便将所有古董抛售一空,并收获五万余元人民币,令其他的卖家嫉恨不已。郑义收好盘缠跑了,生怕买家回来找他。他一边悠然自得的骑着自行车,一边喜笑颜开的吹着口哨。原来像他这样的收藏爱好者不在少数,自认为买到了宝贝,其实都是一些赝品。这些古董既能让他们乐死

不疲,也能让他们痛不欲生。郑义感到有些内疚,因为他自己上了当,还勾引别人再上当。不过为了尽快得到钱,他只能要钱不要脸了。

第二天早上,郑义骑自行车去中央美院上课。他在学校门口的地摊上要了豆浆油条,然后买了一份报纸。郑义有看报纸的习惯,每天早上都买一份看。有时候买了也不看,只是他的习惯而已,不买反而会不习惯。

郑义一边咀嚼着油条,一边看着新鲜的报纸。这时,他在一隅看到一则出售四合院的广告,一千万元的天价当即令郑义目瞪口呆。这个价钱都能买一副清明上河图了。郑义看了看四合院的地址,结果吓了一跳,这个四合院居然是秦松的家。秦松一直对家情有独钟,怎么可能出售四合院呢?况且他又不缺钱,卖四合院干什么?郑义决定问个清楚,于是掏出手机给秦松打了一个电话。

“听说你要卖四合院?”郑义说。

“你怎么知道?不!你是听谁说的?”秦松说。

“我从报纸上看到的。”郑义说。

“报纸?”秦松有点惊讶,“我去买一份看看。”

“你真的要卖四合院?”郑义问。

“报纸写的都是假的。”秦松说。

“你给报社打电话,让他们赔礼道歉。”郑义说。

“我会找他们讨个说法的。”秦松说。

“你应该这么做。”郑义说,“对了!一会儿我把钱送过去。”

“今天下午?”秦松说。

“是的。”郑义说。

“来之前给我打个电话。”秦松说。

“好的。”郑义说。

下班后,郑义回家取了钱,辗转去了秦松家。他将自行车停在院里,秦松从正房走了出来。与此同时,两名身着黑色西装的中年男子也走进了秦松的家,几乎与郑义是前后脚,他们围着四合院转了一圈,不知道正在寻找什么东西。

“他们是谁?”秦松打量着两位黑衣男子。

“我不知道。”郑义说。

“我以为是你带来的。”秦松说。

“不!我不认识他们。”郑义说。

眼前这个体型彪悍的中年男子叫马德里,曾经是“Angry Birds”乐队的投资人。当年他破产之后寻求自杀,正是受到“Angry Birds”乐队的鼓舞才从绝境中走出来,如今他已东山再起,是房地产领域德高望重的人物,据说身价超过了一百亿人民币。

“你们是谁?”秦松打量着马德里和他的手下。

“你是这里的主人?”马德里打量着秦松。

“对!这是我的家。”秦松说。

“我从报纸上看到了广告,于是过来看看。”马德里环视了一下四合院。

“报纸上写的都是假的,你们可以走了。”郑义说。

“假的?”马德里推了推眼镜。

“对!报纸上写错了。”郑义说。

“等等!”秦松抓住了郑义的胳膊。

“什么?”郑义诧异的看着秦松。

“你先去屋里坐着,让我跟他们解释。”秦松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