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雷達的發明(1/3)
雷達波碰到物體,反射回來以後,測出和目標的距離,這是雷達基本的原理。這和蝙蝠發出超聲波,接收回波,來確定、捕捉目標所在的位置的原理完全一樣。
1938年,研究蝙蝠領域的鼻祖——Griffin在哈佛大學生物係學習期間,做過試驗,把蝙蝠的眼睛手術掉,蝙蝠的飛行不受絲毫影響。即使在屋子裏橫七豎八的掛許多係了鈴鐺的繩,蝙蝠也不會碰到,鈴鐺不會發出響聲,他一直想了解蝙蝠是用什麽樣的波感知周圍的世界,當他聽說,哈佛大學物理係的學生Pieice發明了一種能探聽超聲波的儀器時,Griffin提了一籠蝙蝠,來到Pieice的實驗室裏撞撞運氣,當Griffin的一籠蝙蝠靠近儀器時,儀器發出了巨大的噪音,就這樣,兩個不同領域的年輕人聚到一起發現了一個世界之謎——蝙蝠是靠超聲波回聲定位的。
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學器具,它由電磁波往返時間,測得阻波物的距離。假如你問雷達是誰發明的?在芬克的雷達機械中說,“雷達的發明,不能專歸於某一位科學家,乃是許多無線電學工程師努力研究,加以調準而成。”在戰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由五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於雷達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為某種動物所豫備的雷達。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誌上,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這是什麽原因?它怎樣知道前麵有無障礙呢?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1940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不過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麵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範圍以外,二位科學家藉著一種特製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這種聲波碰到牆上,必然折